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初二数学下册,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8下数学期末考试压轴题
- 2、初二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压轴题
- 3、初二下数学人教版四边形压轴题(大题)带变换的,要填辅助线,可能用勾股和旋转。(带答案)
- 4、初中数学较难压轴题
- 5、求七、八年级内容的数学中考压轴题,要全要经典要有难度
- 6、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
- 7、初二期末数学试卷压轴题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问题1:8下数学期末考试压轴题
28.(本题满分9分)如图(1),(2)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AB=6,BC=4,点F在DC
上,DF=2.动点M、N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沿射线DA、线段BA向点A的方向运动(点M可运动到DA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运动到点A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FM、MN、FN,当F、N、M不在同一直线时,可得△FMN,过△FMN三边的中点作△PQW.设动点M、N的都是1个单位/秒,M、N运动的时间为x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1)DM=▲_, AN=▲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说明△FMN ∽ △QWP;
(3)试问 为何值时,△PQW为直角三角形?
(4)问当 为_▲__时,线段MN最短?
问题2:初二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压轴题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以原点O为中心,将点A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
A.(0,﹣2)B.(1,﹣)C.(2,0)D.(,﹣1)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作AB⊥x轴于点B,
∴AB=、OB=1,
则tan∠AOB==,
∴∠AOB=60°,
∴∠AOy=30°
∴将点A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点A′后,如图所示,
OA′=OA==2,∠A′OC=30°,
∴A′C=1、OC=,即A′(,﹣1),
故选:D.
问题3:初二下数学人教版四边形压轴题(大题)带变换的,要填辅助线,可能用勾股和旋转。(带答案)
17. 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BC,BD⊥BC,求∠A和∠ABC的度数。
17. ∠A=60°,∠ABC=120°。
18. 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AD=3,BC=7,DE⊥BC于E,试求DE的长。
18. 提示:先求BD,由Rt△BDE中∠DBE=45°,可求得DE=5 。
19. 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M=MB,DN=NC。
求证:(1)MN∥BC
(2)MN= (BC+AD)
19. 提示:连接AN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20. 如图,若已知△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可得DE∥BC,且DE= BC.根据上面的结论:
(1)你能否说出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可得到一个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如果将(1)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条件是“平行四边形”或“菱形”或“矩形”或“等腰梯形”,那么它们的结论又分别怎样呢?请说明理由。
20. (1)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二解答题:
17. 如图,把长方形ABCD的纸片沿EF折叠后,ED与BC交于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
置上,若∠EFG=55°,求∠AEG和∠ECB的度数。
17. ∠AEG=70°,∠EGB=110°。
18.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BD,点E、F、G、H分别是AB、BC、CD、DA边上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
18. 略。提示: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19. 已知: 如图矩形ABCD中,O是对角线交点,OE⊥BC于E,且OE=2 ,∠CAB=60°,求矩形
ABCD的面积。
20.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一点,连结AE,求当 为何值时, 。
21. 如图是某城市部分街道示意图,AF//BC,EC⊥BC,BA//DE,BD//AE,甲、乙两人同时从B站乘
车到下站,甲乘1路车,路线是B→A→E→F;乙乘2路车,路线是B→D→C→F,假设两车相同,
途中耽误时间相同,那么谁先到达F站,请说明理由。
21. 两人同时到达。
试试吧。
问题4:初中数学较难压轴题
1、如图1,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是BC的中点,P(0,m)是线段OC上一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1)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当△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
(3)设过P、M、B三点的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E,过点O作直线ME的垂线,垂足为H(如图2).当点P从点O向点C运动时,点H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H所经过的路径长.(不必写解答过程)
2、如图,菱形ABCD中,AB=10,sinA= 4 5 ,点E在AB上,AE=4,过点E作EF∥AD,交CD于F,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沿线段AB向终点B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E出发,以相同的沿线段EF向终点F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5秒时,求PQ的长;
(2)当BQ平分∠ABC时,直线PQ将菱形ABCD的周长分成两部分,求这两部分的比;
(3)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的⊙P是否能与直线AD相切?如果能,求此时t的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解:(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过点P作PM⊥EF,垂足为M,
由题意可知AE=4,AP=EQ=5,则EP=1,
∵EF∥AD,
∴∠BEF=∠A,即sin∠BEF=sinA=4/ 5 ,
即PM EP =4/ 5 ,则PM=4/ 5 ,
根据勾股定理得:EM=3 /5 ,
则MQ=5-3/ 5 =22/ 5 ,
在直角三角形PQM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PQ= (4 5 )2+(22 5 )2 =2 5 ;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BQ平分∠ABC,
∴∠EBQ=∠CBQ,
又∵BC∥EF,
∴∠CBQ=∠EQB,
∴∠EBQ=∠EQB,
∴EB=EQ=10-4=6,
则t=6,AP=6,
∴BP=4,QF=4,
设PQ交CD于点M,
∵AB∥CD,
∴∠EPQ=∠FMQ,∠PEQ=∠MFQ,
∴△EPQ∽△FMQ,
∴EP/ FM =EQ/ QF ,即2 /FM =6 /4 ,
∴FM=4 /3 ,
则MD=4-4/ 3 =8 /3 ,MC=22 /3 ,
则直线PM分菱形分成的两部分的周长分别为AP+AD+MD和PB+BC+CM,
即菱形的周长被分为56 /3 和64 /3 ,
所以这两部分的比为7:8;
(3)过P作PH⊥AD于H,交EF于G点,
则PH=4 /5 t,PE=t-4,PG=4/ 5 (t-4),EG=3/ 5 (t-4),
∴GQ=t-EG=2/ 5 t+12 /5 ,
PQ2=PG2+GQ2=(4/ 5 t-16/ 5 )2+(2/ 5 t+12 /5 )2,
由题意可得方程(4/ 5 t)2=(4 /5 t-16/ 5 )2+(2/ 5 t+12 /5 )2,
解得:t=10.
3、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以AB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P是半圆上的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A、PB、PC、PD.
(1)如图①,当PA的长度等于时,∠PAB=60° ;
当PA的长度等于时,△PAD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②,以AB边所在直线为x轴、AD边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点A即为原点O),记△PAD、△PAB、△PBC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设P点坐标为(a,b),试求2S1S3-S22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a、b的值.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点M是AD的中点,点E是边AB上的一动点.连结EM并延长交射线CD于点F,过M作EF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连结EG,交边DC于点H.设AE的长为x,△MEG的面积为y.
(1)求sin∠MEG的值;
(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设线段MG的中点为N,连结CN.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以N、C、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FH相似?若存在,求x和y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过点G作GN⊥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N,可证得△AEM∽△NMG,
∴MG /EM =GN/ MA ,
∴GN=AB=4,
∵M是AD的中点,
∴AM=1,
∴MG/ EM =GN/ MA =4,
∵GM⊥EF,
∴在Rt△EMG中,
∴tan∠MEG=MG /EM =4;
(2)由(1)知,MG /EM =4,即MG=4EM,
∵在Rt△AEM中,EM= x2+1 ,
∴MG=4 x2+1 ,
∵S△EMG=1 2 EM•MG,
∴y=2x2+2 (1/ 4 <x≤4);
(3)分别过点P、M作PH、MI垂直BG于点H,I,
∴BE=4-x,IG=4x,
∴BG=4x+1,CF=x+4,CG=4x-1,CH=2x-1,
∴EF=PG,∠F=∠PGC,
∵△PGC∽△EFQ,
∴∠QEF=∠CPG或∠QEF=∠PCG,
①当∠QEF=∠CPG时,则可证:△CPG≌△QEF,
∴QF=CG=4x-1,
∴CQ=CF-QF=5-3x,
可证BE∥CQ,
∴CG BG =CQ BE ,即CG•BE=CQ•BG,
∴(4x-1)(4-x)=(5-3x)(4x+1),
解得:x1=3/ 4 2 ,x2= -3/ 4 2 (舍去),
∴y=17 /4 ;
②当∠QEF=∠PCG时,则可证∠PCG=∠MEG<90°,
∴点H在点C的右侧,即CH=2x-1,
又可PH /CH =tan∠MEG=4,即PH=4CH, ∴2=4(2x-1),
解得:x=3/ 4 ,
∴y=25/ 8
综上所述,可知y的值是17 /4 或25/ 8 .
问题5:求七、八年级内容的数学中考压轴题,要全要经典要有难度
1.(贵州省贵阳市)如图,已知AB是⊙O的弦,半径OA=2cm,∠AOB=120°. (1)求tan∠OAB的值; (2)计算S△AOB ; (3)⊙O上一动点P从A点出发,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当S△POA =S△AOB 时,求P点所经过的弧长(不考虑点P与点B重合的情形). 解:(1)∵OA=OB,∠AOB=120°,∴∠OAB=30° ∴tan∠OAB= 3 3 ························································································ 4分 (2)如图1,过O作OH⊥AB于H 则OH= 2 1 OA=1,AB=2AH=32OH=32 ∴S△POQ = 21AB²OH=2 1 ×32×1=3(cm2) ····························· 8分 (3)如图2,延长BO交⊙O于点P1,连结AP1,OP1 ∵点O是直径BP1的中点,∴S△P1OA=S△AOB ,∠AOP1=60° ∴AP1︵ 的长度为3 2 π(cm) ································································ 10分 作点A关于直径BP1的对称点P2,连结AP2,OP2 易得S△P2OA=S△AOB ,∠AOP2=120° ∴AP2︵ 的长度为3 4 π(cm) ································································ 11分 过点B作BP3∥OA交⊙O于点P3,连结AP3,OP3 易得S△P3OA=S△AOB , ∴ABP3︵ 的长度为3 10 π(cm) ···························································· 12分 A O B P A O B P2 P3 P1 图2 A O B P 图1 H 2 2.(2010江苏省南通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y=m12 ,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解:(1)∵EF⊥DE,∴∠DEF=90°,∴∠BEF+∠CED=90° ∵∠BEF+∠BFE=90°,∴∠BFE=∠CED 又∵∠B=∠C=90°,∴Rt△BFE∽Rt△CED ∴ BEBF=CDCE,即xy8=m x ∴y=- m1x 2+m 8 x ························································································· 4分 (2)若m=8,则y=-81x 2+x=-8 1 ( x-4)2+2 ∴当x=4时,y的值最大,y最大=2 ····························································· 7分 (3)若y= m12,则-m1x 2+m 8x=m12 ∴x 2 -8x+12=0,解得x1=2,x2=6 ··························································· 8分 ∵△DEF中∠FED是直角,∴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只能DE=EF 此时Rt△BFE≌Rt△CED ∴当EC=2时,m=CD=BE=6 ································································ 10分 当EC=6时,m=CD=BE=2 即m的值应为6或2时,△DEF是等腰三角形 ······································· 12分 3.(2010青海省西宁市)如图,直线y=k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tan∠OCB = 2 1 . (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 (2)若点A(x,y)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1上的一个动点,当点A运动过程中,试写出△AOB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 (3)探索: ①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 4 1;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C O B x y A(x,y) y=kx-1 3 ②在①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
1
)把
x
=
0
代入
y
=
kx
-
1
,得
y
=
-
1
,∴
C
(
0
,
-
1
)
,
OC
=
1
又∵
tan
∠
OCB
=
OC
OB
=
2
1
,∴
OB
=
2
1
∴
B
(
2
1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分
把
B
(
2
1
,
0
)代入
y
=
kx
-
1
,得
2
1
k
-
1
=
0
∴
k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分
(
2
)如图
1
,过
A
作
AD
⊥
x
轴,垂足为
D
由(
1
)知直线
BC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2
x
-
1
∴
S
=
2
1
OB
²
AD
=
2
1
²
2
1
²
(
2
x
-
1
)
=
2
1
x
-
4
1
即
S
=
2
1
x
-
4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分
(
3
)①由
2
1
x
-
4
1
=
4
1
,得
x
=
1
,∴
y
=
2
×
1
-
1
=
1
∴
A
(
1
,
1
)
故当点
A
运动到(
1
,
1
)时,
△
AOB
的面积是
4
1
·
·
·
·
·
·
·
·
·
·
·
·
·
·
·
·
·
8
分
②存在
如图
2
,
P
1
(
-
2
,
0
)
,
P
2
(
1
,
0
)
,
P
3
(
2
,
0
)
,
P
4
(
2
,
0
)
·
·
·
·
·
·
·
·
·
·
·
·
·
1
2
分
问题6: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
初二下册数学几何压轴题(难)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CDAB=16cmAD=6cmDC=20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点为止点Q以2cm/s的向点D移动一直到达D点为止P、Q两点出发后
(1)经过几秒可得到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cm
(2)是否存在经过几秒可得四边形PBCQ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经过几秒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经过几秒可得点P与Q间的距离等于10cm
中考数学中几何压轴题主要有哪些
关于复习方法,这里给你一些思路: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系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2、轮番复习,虽然我们学习的科目不止一项,但是有些学生就喜欢单一的复习,例如语文不好,就一直在复习语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问,其实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当人在长时间重复的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疲劳,进而产生倦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做复习的时候不要单一复习一门科目,应该使它们轮番上阵,看语文看烦了,就换换数学,在烦了就换换英语,这样可以把单调的复习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初三数学几何压轴题
解:(1)∵抛物线y=-16x2+bx+c过点A(0,4)和C(8,0),∴c=4-16×64+8b+c=0,解得b=56c=4.故所求b,c的值分别为56,4;(2)∵∠AOP=∠PEB=90°,∠OAP=∠EPB=90°-∠APO,∴△AOP∽△PEB且相似比为AOPE=APPB=2,∵AO=4,∴PE=2,OE=OP+PE=t+2,又∵DE=OA=4,∴点D的座标为(t+2,4),∴点D落在抛物线上时,有-16(t+2)2+56(t+2)+4=4,解得t=3或t=-2,∵t>0,∴t=3.故当t为3时,点D落在抛物线上;(3)存在t,能够使得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P相似,理由如下:①当0<t<8时,如图1.若△POA∽△ADB,则PO:AD=AO:BD,即t:(t+2)=4:(4-12t),整理,得t2+16=0,∴t无解;若△POA∽△BDA,同理,解得t=-2±25(负值舍去);②当t>8时,如图3.若△POA∽△ADB,则PO:AD=AO:BD,即t:(t+2)=4:(12t-4),解得t=8±45(负值舍去);若△POA∽△BDA,同理,解得t无解;综上可知,当t=-2+25或8+45时,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P相似;(4)如图2.∵A(0,4),C(8,0),∴AC的解析式为y=-12x+4.设BP的中点为N,由P(t,0),B(t+2,t2),可得N(t+1,t4),AP=16+t2.过点N作FN∥AC交y轴于点F,过点F作FH⊥AC于点H,设直线FN的解析式为y=-12x+m,将N(t+1,t4)代入,可得-12(t+1)+m=t4,即m=3t4+12.由△AFH∽△ACO,可得AFAC=FHCO,∵AF=4-m,∴4-m45=FH8,∴FH=2×4-m5,当以PB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C相切时,FH=12BP=14AP,2×4-m5=1416+t2,将m=3t4+12代入,整理得:31t2-336t+704=0,解得:t=8,t=8831.
中考数学练习几何压轴题买什么资料好
五三 必备
初二数学几何压轴题 怎样学好初二几何
学好几何无非做好以下几点想学好几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做题,在起步初期,多见一些题,对一些模型有初步认识。 2、多总结,尽量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总结出一些模型的主要辅助线做法和解题方法。 3、多应用,多用模型解决问题,不要没有方法的撞大运,要根据图形特点思考解法。 4、多完善,不断做题总会有新的知识添加到已有的模型体系中来,不断壮大自己的知识树。 5、多思考,对于任何一道题都有可能存在不止一种方法,每种方法涉及到的模型不尽相同,要能够通过一题多解发现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自己对模型的理解深度。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中考几何压轴的考察趋势越来越倾向于竞赛化的趋势,而考察重点则是以三大变化为主题的综合题目。如今三大变换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渗透在初二几何的题目中来,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些技巧也会慢慢被我们所熟识。然而仅仅熟悉并不够,我们还要结合模型把他们灵活掌握并能够精确与用到实际的题目中去,这样才能使我们做几何题目的能力有所提高。 初二这一年是模型大爆炸得时期,上学期的全等三角形的模型,下学期的四边形模型以及很多学校在初二暑假就会开设的圆的知识,很多都是需要同学们运用模型思想解决的问题。这些知识点不仅多,而且十分重要,可以说初中几何部分的重点全部集中在初二这一年,故而打好基础,勤加练习,多做总结是我们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就那种探究类型题目,一道大题好几个图的那种,怎么做啊,一点思路也没有
一般压轴题都分为三小题,前面两小题肯定很简单的,后面一题有能力者可以做,实在做不来也没办法,这么多压轴题,谁知道会考哪一题呢,所以,前面的基础题一般都不能丢分,这样才可以拿到高分,建议你去做一下《培优提高》,《教与学》,里面的题目都很经典,考试的时候往往会有相似的
怎样解好中考数学压轴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座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座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座标,而求点的座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解数学压轴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供初三同学参考。
1、以座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纵观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绝大部分都是与座标系有关的,其特点是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座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
2、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
直线与抛物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两类重要函数,即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所表示的图形。因此,无论是求其解析式还是研究其性质,都离不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例如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往往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并解之而得。
3、利用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可用来检测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常常通过条件的多变性或结论的不确定性来进行考察,有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对各种情况分类讨论,就有可能造成错解或漏解,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已成为新的热点。
4、综合多个知识点,运用等价转换思想: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
初中数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关于压轴题教辅 我已经做了挑战压轴题系列了,但总感觉几何证明方面没有底。有
初中几何辅助线秘籍 一本书 还不错
问题7:初二期末数学试卷压轴题
(1)解:CD=2BE
延长BE交CA延长线于F。
∵∠FCE=∠BCE CE=CE ∠CEF=∠CEB=90°
∴△CEF≌△CEB
∴FE=BE
∵∠DAC=∠CEF=90°
∴∠ACD+∠F=∠ABF+∠F=90°
∴∠ACD=∠ABF
∵∠ACD=∠ABF AC=AB ∠CAD=∠BAF=90°
∴△ACD≌△ABF
∴CD=BF=2BE
∴CD=2BE
(2)解:过点D作DG∥CA,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G,与AB交于点H
则∠BDG=∠C,∠BHD=∠A=90°=∠BHG
∵∠EDB=1/2∠C
∴∠EDB=1/2∠BDG
又∠BDG=∠EDB+∠EDG
∴∠EDB=∠EDG
又DE=DE,∠DEB=∠DEG=90°
∴△DEB≌△DEG(ASA)
∴BE=GE=1/2BG
∵∠A=90°,AB=AC
∴∠ABC=∠C=∠GDB
∴HB=HD
∵∠BED=∠BHD=90°,∠BFE=∠DFH(对顶角相等)
∴∠EBF+∠BFE=∠HDF+∠DFH=90°
∴∠EBF=∠HDF
∴△BHG≌△DHF(ASA)
∴GB=FD
∵BE=1/2BG
∴BE=1/2FD (或FD=2BE)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关于初二数学下册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