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长安汽车微博,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一:长安致函凌宝汽车要求停止侵权 Uni名称容易产生混淆

易车讯 近日,互联网曝光的图片显示,长安汽车给求江苏吉麦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发去了一份名为《关于要求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公函》。公函中提到凌宝汽车发布的“凌宝汽车Uni上市发布会”系列广告,广告语中使用的Uni名称已构成对长安汽车UNI系列的不正当竞争,要求立刻停止该混淆行为,并以书面形式回复处理情况。

据悉,作为凌宝汽车打造的全新微型纯电动车,凌宝UNI将于今日上市,并提供140km及210km两种续航版本供消费者选择。

《关于要求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公函》全文如下

江苏吉麦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我司于近日发现,贵司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发布了“凌宝汽车Uni 上市发布会”系列广告,其使用的广告用语[Uni ]已构成对我司“ UNI 序列”产品的不正当竞争,我司现郑重函告贵司:

一、长安汽车UNI序列产品命名方案于2019年9月便已公布,之后长安汽车陆续上市 UNI-T 、UNI-K 、UNI-V 车型并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投入了大量成本,现阶段长安汽车“ UNI 序列”产品已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良好口碑与市场影响。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贵司在宣传海报中突出使用 UNI字样,其行为属于足以引人误认为是长安汽车UNI序列产品或与长安汽车UNI序列产品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请贵司在接到本函之日起,立即停止前述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就处理情况书面回复我司。请贵司慎重处理,我司保留进一步追究贵司法律责任的权利。

二:长安福特就掀裙广告致歉,为何这种低俗广告屡禁不止?

最近长安福特就之前发布的广告向所有观众道歉,按道理来说,像长安福特这样大的企业是不会发布这些低俗和不尊重女性的广告,但是长安福特偏偏这样做了,也非常耐人寻味。

长安福特广告测评车速掀女生裙子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热议,大部分都是骂声,而这样的事情慢慢发酵,直到前几天,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在官方微博账户发表道歉声明,长安福特表示自己已经删除了发布的内容,并且向所有的用户都致以诚挚的歉意,同时也会把这个例子记住,严格遵守网络上的正确概念,同时也希望广大的网友可以监督和纠正他们的错误。

其实抛开别的不说,长安福特这个道歉声明还是让人感到诚挚的,企业要营销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操作,但是如果营销过度,或者采取了错误的营销方式,那么就会让观众对于这个品牌的好感度大大降低,一个本来打算让自己企业知名度更高的动作,但是现在却变成频繁需要道歉,这样的情况也让长安福特的广告营销不得不反思自己的错误。

低俗广告主要原因

最近有很多关于这些不尊重女性低俗的广告被大企业发布,之前就有一个非常老牌的椰汁广告正是用了一语双关的荤段子打打擦边球,同时,茶颜悦色奶茶品牌还用长沙方言物化女性,再加上之前的绝味鸭脖散步的广告,非常色情,这些色情又低俗,不尊重女性的广告屡屡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广告在短期内能带来很大的流量以及销量,有很多品牌曝光度只要够了,之后再做一些其他的营销,那么销量就会提高很多,而这种功利主义思维是这种低俗营销方式经常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低俗广告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流量,但是这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做一个好的品牌,那么就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否则如果长期以往的发布这样的广告,品牌的低端形象将会很难改变。

三:长安起诉比亚迪了吗

长安起诉比亚迪了。2022年9月,比亚迪方面表示,其已向西安长安商标注册局提交了“比亚迪DM-i”相关商标异议申请书,目前该申请已被受理审查。此前,长安汽车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长安汽车近日收到关于“比亚迪S6”产品来源方INFININT相关权益的侵权律师函。律师函称,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比亚迪S6的广告商广州势成广告有限公司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

四:长安“怒告”吉利,这事可能有续集

2月28日,网传一封长安汽车委托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函称:吉利汽车“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相关知识产权。

同日,吉利方面也在微博对此事进行了快速回应:“该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对我司的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我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吉利银河是吉利一周前刚刚推出的一个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是吉利汽车非常重磅的全新产品序列,在规划中未来两年内要推出7款产品,长安突如其来的一纸律师函让整个汽车圈发生了震荡。

但是单从此事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只要是车辆的角度、面积、造型稍有不同,长安就很难赢得这场官司,所以,两家车企虽然在当天都快速的进行了反驳,但是谁都没有接下来的动作,让这件事情的后续进展和最终结果变得扑朔迷离。

在新能源产品如此泛滥的情况下,很多车型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相似之处,这次长安对吉利发起的律师函很有可能让其他车企的设计部门警醒,让自家产品设计能更有特色。

事出有因

不论是吉利汽车还是长安汽车,在如今的市场上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也是两个极具号召力的品牌,车主数量和市场基数也是巨大的,所以双方这次的事件不止汽车圈的人极为关注,即便是普通消费者也是略有耳闻。

所以,这次事件的重点就在于“吉利到底有没有抄袭长安”,但如今谁都没办法对此事盖棺定论,毕竟关于设计细节,要参与的太多。其中,很多人认为吉利银河之光原型车与长安深蓝SL03在大灯、车灯下方进气口等多处造型也较为相似。另外,银河之光与长安VISION-V概念车在尾灯、前脸设计等方面也相似。

两款车型在前脸矩阵的设计上确实有相似点,但我们也发现,此次主导吉利银河车型的设计师陈政曾有长安汽车的工作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陈政2002年开始入职长安,先后担任了长安汽车创意设计师、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全球设计总监、长安汽车造型设计院常务副院长等多个职务,在职期间,完成了长安逸动、CS35、悦翔V7、CS75、UNI系列等量产车型的设计工作。

2021年9月,陈政对外表示,由于家庭和个人原因已经离任长安汽车,并暂时告别汽车行业。但在2022年2月,陈政入职吉利出任吉利汽车集团设计副总裁。

如果说陈政在设计产品时一直会保持同一种设计风格,那么在不同的产品中出现设计语言相似,可以理解,但是他却在任职不同车企的时候出现设计雷同,这就不太应该了,毕竟这不符合一名设计师对于产品的理解和设计能力。而他此前在长安设计出的UNI系列车型最终的设计归属权是由长安来掌控的并不是陈政个人,所以如果此次因“设计”出现问题的话,陈政在吉利的未来肯定不明朗了。

长安真的急了

在事件发生后,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声明并表示:“要良性竞争,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室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汽车维基】认为,杨学良的言外之意就是大家以和为贵,无需对铺公堂。

的确,在如今的市场长安与吉利都在飞速的发展中,即便大家都在为市场争得头破血流,但也不应因一款车型而闹得“老死不相往来”。在【汽车维基】看来,长安的这番操作显然没有在私下与吉利沟通,而是直接对外界放出了不服的态度,一纸律师函更像一种示威。

首先,令长安方面不爽的应该就是相似的造型,在两款车较为相似的情况下,吉利银河的这场发布会直接请到了约3000家媒体+达人的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市场投放,声势浩大,这很容易让市场的消费人群了解到吉利的全新产品,这对于长安来说,是一个打击。

其次,设计产品的设计师又是一名有着深厚长安背景的资深人士,虽然是正规流程的正常人事变动,但是做出和自己产品相似的竞品就确实有些“不厚道”,这次双方的闹剧其实也有很大的关系是因陈政而起的。

除此之外,吉利从2021年开始,就不断侵入重庆、成都等市场,在收购了重庆本土企业力帆汽车后,又将换电市场布局到了长安汽车的腹地重庆,甚至还将此前保留的枫叶汽车作为了拓展租赁市场的主力军,多个组合拳共同发力,让重庆俨然要变成了吉利的主力市场,这能不让长安眼红吗?

同质化严重

时间来到2023年,在资本的狂热和市场的讨喜之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开始进入了从产能扩张到品类扩充的新阶段,传统车企业纷纷调整战略,上汽、东风、长安、广汽等传统车企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新品牌也开始涌向了市场。

在这场以产品为主导的市场竞争中,各个车企的设计师也在大显神通,用新的设计和造型来应对着市场。但是,快速的产品迭代和内卷让一些产品在设计上同质化严重,虽然自家品牌“套娃”能够理解,但如果和其他品牌的产品相撞,就确实有些尴尬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新能源轿车产品中, 新势力的大部分轿车甚至都极为相似,智己L7、蔚来ET7、威马M7都在主打中大型轿车时,尺寸、造型以及设计理念都有相似之处,但是三家车企也都相安无事,没有因一款产品而引起纠纷。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同质化严重就是时下的一种现象,因为在此方案之外,做出更怪异的造型很难符合主流审美,用另类的造型去收获一片小众市场也并不是这些车型的方案,所以他们也都互相默认了这些做法。

对于设计来说,需要走量的产品就需要符合市场审美,另类的“非主流”方案或许能赢得声量,但真正付出金钱去购买的不一定多,所以低风险的同质化设计就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方案。至于吉利与长安最终到底会因此事纠缠到什么地步,就要拭目以待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维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通过上文关于长安汽车微博的相关信息,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