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李白在安陆,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问题1:写安陆的白兆山的诗句
答1、琴边衾里无两缘清曹雪芹《元宵灯谜》2、上人无生缘唐王维《燕子龛禅师》3、杳无区中缘唐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4、上人无生缘唐王维《燕子龛禅师》5、此身无适缘唐王建《照镜》6、青壁无路难夤缘唐韩愈《古意》7、竟无相识缘唐张籍《题晖师影堂》8、知无却出缘唐项斯《寄石桥僧》9、望月疑无得桂缘唐李频《述怀》10、不就无出缘唐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11、所谓父母并亡独担火院遇修仙无者离家缘元马钰《无梦令继重阳韵藏头拆起十字重阳教化》12、个个道凡夫无宿缘宋无名氏《沁园春·古往今来》13、无复东西缘魏晋陶渊明《答庞参军》14、终了无生一大缘宋苏轼《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芝上人陆道士皆和》15、青壁无路难夤缘宋黄庭坚《古意》16、思量无福消此缘清梁启超《纪事二十四首》17、禀生似无尘土缘宋曹勋《题卫太尉岩集图》18、欲结无生缘宋晁公溯《示中岩长老子文》19、独无区中缘宋陈师道《寒夜有怀晁无斁》20、我岂无宿营缘宋程公许《过堂迂路登三学山李八百仙人道场》21、向无超俗缘宋范成大《题径山凌霄庵》22、岂无香火缘宋洪迈《送禅师往妙香寺元住云溪》23、身无寸禄缘宋廖行之《挽谷子长》24、动静无尘缘宋丘葵《仰高堂外看山》25、愧我无宿缘宋释文珦《溪边》26、住无住缘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27、寻常无事信天缘宋宋太宗《缘识》28、一生无此缘宋王琮《北山访僧晚归》29、短翼无夤缘宋王洋《送章季万户部》30、阆苑花无世上缘宋王洋《王亚之元夕招客庭下红梅两株相对盛开》31、空处无一缘宋文同《西冈僦居》32、俗虑无一缘宋文同《夏日闲书墨君堂壁二首》33、瓜实初无小史缘宋岳珂《食枣有感二首》34、恨无倾盖盍簪缘宋曾丰《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35、主人无俗缘宋赵湘《秋夕宿杨明府厅》
问题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
答写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问题3:李白在安陆写的所有诗
答李白在安陆写的诗有:《山中问答》、《山中与幽人对酌》、《夏日山中》、《日夕山中忽然有怀》、《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一、《山中问答》
原文: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赏析:《山中问答》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二、《山中与幽人对酌》
原文: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酒兴颇浓,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赏析:此诗表现了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全诗在语言上词气飞扬,体现出歌行的风格。
三、《夏日山中》
原文: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译文: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赏析: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 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
四、《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原文: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
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
鼯啼桂方秋,风灭籁归寂。缅思洪崖术,欲往沧海隔。
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
译文:长久云卧青山,几乎成为了青山的客人。山深白云更好,赏弄直到日夕。明月衔在楼间的山峰,清泉漫流在阶下的山石上。在此处可得素心清净,真趣只可体会,不可言说外惜。
刚刚立秋,鼯鼠在香花桂树间啼叫,风灭的时候,天籁归寂。缅怀洪崖公的仙术,想去寻找却被沧海阻隔。仙人的七彩云车为什么还不来,抚着茶几空叹息。
五、《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原文: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译文:
居山卧云已经过了三十年,个性爱清闲又爱神仙。蓬莱、方壶与我虽然遥遥隔绝,鸾凤神鸟仍令我悠然向往。回归来到白兆山桃花岩下,倚凭云朵出岫的小窗憩眠。两岭之间游人相对共语,猿猴足爪相连而下饮用潭中之水。
困时登上轻淡青葱的山气缭绕之处,高耸绵邈如同登上罗浮之巅。两边山岑怀抱东边山壑,一座山峰似屏障横当西边天空。杂树丛生太阳最易隐没,高崖倾侧月儿出没难现圆脸。芳草不同变换着山野景色,飘动的藤萝把春日的烟雾轻轻地摇荡。
远入深山构筑山室,选个幽僻之处开辟几亩山田。我偏偏只有这林下隐居之意,杳杳然与人世间毫无牵连。在此向您这御史台的侍御告辞,千载之后我才返归回还。
赏析:
此诗生动地描绘了桃花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气势,也反映了诗人从长安未遇而归的复杂心情。全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满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体现了李白五言诗的风格特色。
问题4:“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的全诗是什么
答“故人西辞黄鹤楼”这句诗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的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全诗赏析: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个人感受:
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问题5:赠孟浩然是李白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答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全文是: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白话译文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文学赏析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问题6:李白去安陆写了哪些诗?
答《山中问答》:
1、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2、创作过程: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27岁的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辗转来到安陆。
在这里,他与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随后,居住于离许宅10华里的碧山中。
李白为何落脚安陆,不仅是现代,即使在当时,都有许多人不理解。
至今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有一天,安陆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安陆李白纪念馆姓阁老回到碧山脚下的老家,听到乡亲们介绍李白生得英俊潇洒,博览群书,一目十行,吟诗作赋,挥笔成章,十分欣赏。
于是,吩咐家人准备名肴佳酿,请李白来家作客。
李白来后,阁老一见果然气象不凡。
又谈诗书,李白都能对答如流,阁老更为佩服。
于是忍不住发问:“李学士,天下名山那么多,缘何单单看中了我们的碧山呢?”李白听了,不假思索,随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阁老一听,大声称赞,立即让家人取出笔墨纸砚,请李白录下。
李白当即再补两句,并取名《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山中问答》不胫而走,广为传诵。
“别有天地”也成了一句流行的成语,意为一种新的境界。
对于李白在安陆,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