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肝吸虫症状,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疑问一:怎么防治犬肝吸虫病?

优质回答本病多取慢性经过,犬可因胆囊、胆管发炎以及肝功能障碍而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异嗜,渐进性消瘦,贫血。若虫体阻塞胆管可引起黄疸。

叩诊肝区,浊音区扩大;触诊肝区,病犬反应明显,往往有疼痛的表现。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犬有吃生鱼、虾史而初诊;并可采用水洗沉淀法查见粪便中虫卵而确诊。

吡喹酮对本病有较好疗效,犬按50~75毫克/千克给药,1次内服。

丙硫咪唑按30毫克/千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12天。六氯对二甲苯按50毫克/千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10天。

丙酸哌嗪50~60毫克/千克,入饲料内喂服,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海涛林50~60毫克/千克,混入饲料内喂服,每天1次,连喂5天。

预防本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流行区(尤其是农村和郊区)对犬、猫粪便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病犬及时投药驱虫。

杜绝以生鱼、虾喂犬、猫。禁止在鱼塘、水池边修建厕所和猪圈,防止虫卵落入水中。流行区鱼塘应改用牛粪为鱼饲料。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福利与肉类生产》

疑问二:感染与传染病学 华支睾吸虫病

优质回答【概述】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应加强防治。

【病因】考试论坛

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狭长,扁平,前端尖细,后端钝圆,长10~25mm,宽3~5mm.虫卵呈黄褐色,略似电灯泡形,一端较小,有盖,一端较大,有逗点状突起,虫卵平均大小为29×17μm。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长角涵螺、纹沼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白鲩、黑鲩、麦穗鱼等)和淡水虾(米虾和沼虾)。虫卵随人及其他动物的粪便进入水中,被淡水螺吞食,卵在螺体内发育,至尾蚴阶段再逸出于水中,尾蚴遇有机会即侵入淡水鱼、虾的体内,发育为囊蚴。未煮熟的受染鱼、虾被人吞食后,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逸出,由总胆管移行至肝脏胆管寄生,发育为成虫而后产卵,虫卵又经胆管入肠,随粪便排出(图23-23)。从感染囊蚴至成虫排卵约需1个月左右,成虫以吸盘吸着于粘膜上,以粘膜分泌物为营养,其寿命约15~25年。

【流行特征】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中国、朝鲜、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地。以往认为我国的流行区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了解国内已有23个省市,即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陕西、和云南等地均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例或为流行区。其发病率及感染方式因各地饮食习惯而异。如广东、广西等地居民喜欢吃生鱼、鱼生粥或烫鱼片,东北地区朝鲜族人喜以生鱼佐酒而获感染,故成年人感染率高。山东、河南、四川、江苏及北京等地大都因吃生的或未烤熟的小鱼而感染,故以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高。有些地区的儿童患者占病人总数的70%~80%。因此,儿科医务工作者更应加以重视。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醋中活2小时,在酱油中5小时可死亡。但在烧、烤、烫或蒸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不能杀死全部囊蚴。此外,为囊蚴污染的生水或餐具、砧板等物亦能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症状轻重悬殊很大,轻者常毫无症状。一般病例大多呈消瘦、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腹泻(时断时续,或成慢性)、腹痛、腹部饱胀等慢性消化道症状,体格检查可见60%的病儿有肝肿大,特点是左叶肿大显著,且质地较硬,肝区压痛不明显或有轻度压痛。部分病人出现浮肿、夜盲及不规则发热。重度感染者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全身浮肿、腹水、脾大、贫血等类似肝硬变的症状,或营养不良、生长停滞等发育障碍的症状。少数病例因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轻度黄疸,血转氨酶升高,血象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等急性华支睾吸虫病症状。

有胆道感染及胆结石等并发症时,腹痛、黄疸均较显著,但儿童比成人少见。

【实验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都轻度至中度升高,多数在15~25×109/L(15000~25000/mm3),个别病例可大于50×109/L(50000/mm3),呈现类白血病反应。嗜酸粒细胞大多升高,达0.10~0.40(10%~40%)或更高。

2.肝功能检查 一般病人的肝功能无明显改变,但感染重的患者,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锌浊度及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可见升高。呈现类肝硬变症状的患者大都有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及总蛋白降低。

3.虫卵检查 在病儿的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到华支睾吸虫卵才能确诊为本病。粪便检查可用涂片法、沉淀法、氢氧化钠消化法、甲醛乙醚浓集法等。一次未能发现虫卵时,应作多次检查。对十二指肠引流所获胆汁进行检查,发现虫卵的机会较多,但此法操作较烦,幼儿不易合作,仅在多次粪检阴性后采用。

4.免疫学检查 用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通常作为流行病学调查时过筛的方法。近年来已采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斑点酶联吸附试验(Dot-ELISA)。最近用胶体金探针-免疫金银染色法(immuno-gold silverstaining,IGSS)和Dot-IGSS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中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病理说明】

成虫定居于肝脏胆管内,肝脏的病理变化常与感染的虫数和感染的时间密切相关。轻微或初期感染,肝脏病变不明显,反复感染及病期久长者,由于成虫及其代谢产物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产生多种病理改变。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局限性胆管扩张,继而胆管壁增厚,胆管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腺瘤样增生及结缔组织增生。虫体堵塞及胆管壁的增厚可引起胆汁瘀滞,继发胆道细菌感染及胆结石。严重者可使胆管周围的肝细胞受压,继发脂肪变性或肝细胞萎缩及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导致肝硬变。虫体很多时,也可阻塞胆管和胆囊,甚至移行至胰腺,引起胆囊炎和胰腺炎。有些资料认为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胆管上皮细胞大量腺瘤样增生,可以诱发胆管型腺癌。

【诊断说明】

主要依据上述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凡有:①慢性消化道症状;②肝肿大左叶大于右叶且质地较硬;③周围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者,可作为疑似病例。如未找到明确的原因,都应询问是否来自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有无进食生的或半熟的鱼、虾史。如有上述情况者,应进一步作病原学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方法比较简便,仔细认真检查,确诊并不困难,但对本病认识不足时,也很易误诊。常见误诊的疾病如下:

1.肝炎、肝硬变 急性肝炎大都发病急骤,误诊机会较少。而较易误诊为慢性肝炎、肝硬变因华支睾吸虫病的一般病例,大都有慢性消化道症状及肝大,极易误诊,有的甚至误诊达10年之久。但仔细进行临床观察,华支睾吸虫病的消化道症状较轻,精神食欲改变较少,而肝脏肿大较明显,质地较硬,肝功能改变轻微或在正常范围,确诊方法取决于找到虫卵。

近年来报道少数急性华支睾吸虫病有发热、肝大、肝区疼痛、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等现象,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肝炎。但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常有进食生鱼、生虾的历史,血中嗜酸粒细胞显著升高,大便或胆汁中可找到虫卵,从而得到确诊。

2.慢性消化不良 华支睾吸虫病常有慢性腹泻,大便每天2~3次至7~8次,呈粘糊状,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脂肪球,临床症状与慢性消化不良相似。如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用一般助消化药或肠道制菌药不见效时,应考虑华支睾吸虫病。如查获虫卵,经驱虫治疗,腹泻症状常在短期内消失。

3.侏儒症 华支睾吸虫病引起的发育停滞者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侏儒鉴别。华支睾吸虫病病儿,全身呈均匀性矮小,并伴有程度不等的浮肿、肝大、贫血等症状,但智力发育无明显障碍。X线骨龄检查大都在正常范围。

【治疗说明】

药物治疗 轻度或中度感染的患者,一旦找到虫卵,应进行驱虫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1.吡喹酮(praziq uantel)是1977年报道的一种新型广谱抗血吸虫病药物,目前也是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剂量和疗程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2天为一疗程,总剂量为150mg/kg,治疗后3个月虫卵阴转率在95%。根据药代动力学研究,吡喹酮在肠内迅速吸收,在肝脏内迅速转化。因此,以每次服较大剂量,每日多次服用的短期疗法较为合理。儿童对吡喹酮耐受力好,仅少数病例出现腹胀、腹痛、头晕,心率减慢等。原有肝脏肿大者经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缩小,半年后有些患者能恢复正常。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也是较有效的药物。常用油剂(20%)70~80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5~6天。或用乳干粉80~90mg/kg.d,每日分2次服,5~6天。服药后一个月虫卵阴转率为80%~100%。药物的副作用与剂量大小成正比,常见的反应为头晕、恶心、腹痛、胃部不适,食欲差等,个别患儿可出现狂躁、幻视、一过性失明等严重反应,但停药后对症处理即可好转。有癫痫或精神病史患者禁用或慎用。

3.丙硫咪唑(albendazole)近年来也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病。剂量和疗程为8~10mg/kg.d,每日2次,共7天,治后1~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为90%~100%。副作用轻微、短暂。

一般治疗 对重症病人应先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增加营养、纠正贫血、利尿消肿等,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进行驱虫治疗。

【预防说明】

本病流行极广泛,在有些地区是小儿常见病,必须加强预防。具体方法如下:①在流行地区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使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不进食生的或半熟的鱼、虾;②加强粪便管理,不使人粪污染鱼塘及河流;③积极、彻底治疗病人,必要时可考虑治疗病猫。控制和减少传染源。④长期感染可引起肝癌,故应加强健康教育,争取早期治疗。

疑问三:肝吸虫病吃什么药

优质回答阿苯达唑、甲苯达唑都是治疗吸虫的特效药。

一般治疗对重症患者应先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增加营养、纠正贫血、利尿消肿等,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进行驱虫治疗。少数病例因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轻度黄疸,血转氨酶升高,血象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等急性华支睾吸虫病症状。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1.病原治疗

(1)吡喹酮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性低、反应轻以及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快等优点。连服2天。治疗后3个月粪便虫卵阴转率达90%。少数病例在服用时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24小时后可减轻或消失。一般治疗量对肝、肾无明显损害。个别患者可有期前收缩、心律失常等。

(2)阿苯达唑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本病,效果满意。分2次服,7天为一个疗程。粪便虫卵阴转率几乎为100%。

2.对症治疗

对重度感染并有较重营养不良或肝硬化者,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护肝脏,以改善全身状况,并及时进行驱虫治疗。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者,除驱虫外并加用抗菌药物。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梗阻时应予手术治疗。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除积极保护肝脏外,应在病情改善的基础上尽早进行驱虫治疗。

疑问四:肝吸虫病

优质回答病情分析:肝吸虫病严重感染且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施以驱虫治疗。常用的药物有:①吡喹酮: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2个月(总量为150mg/k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而少,偶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②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驱虫药,剂量为每次5~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副作用少,少数可有头昏、乏力、腹泻等,可自行缓解。孕妇与2岁内小儿忌用。并发胆道感染者,宜加用抗生素,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意见建议: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肝吸虫症状。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