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华晨汽车被申请破产,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提问1:华晨雷诺破产重整续:输血“复活”只能靠自己

最佳答案随着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华晨中国)的一纸公告,在申请破产重整一年半后,华晨雷诺金杯有限公司(下简称华晨雷诺)终于有了后文。

公告中指出,华晨雷诺、沈阳金杯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金杯汽控)及管理人已经就有关正式建议出资订立重整投资协议,这意味着,华晨雷诺终于进入了造车的“复活赛”。但在壹哥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华晨雷诺即将否极泰来,相反,接下来的路还会愈发难走。 

华晨雷诺制定的重整方案具体是这样的:

华晨雷诺的股东方金杯汽控、雷诺分别将现有缴足股本全额清零;

清零后,兴远东(金杯汽控的母公司)债权(人民币16.68亿元)及雷诺债权(人民币7.11亿元)全部转为华晨雷诺的股东权益;

除兴远东债权、雷诺债权之外,由金杯汽控重整余下债务;

重整计划获批后,金杯汽控将在12个月之内向华晨雷诺以现金的形式注资,出资额最多为人民币13.6亿元。 

目前,华晨雷诺共有两位股东,一是金杯汽控(持股51%),一是雷诺(持股49%),而重整之后,华晨雷诺将拥有三方股东,即金杯汽控(持股36.37%)、兴远东(持股44.61%)、雷诺(19.02%),届时,华晨雷诺也成为华晨中国旗下非全资子公司,业绩纳入华晨中国财务报表。

不过,在壹哥看来,针对华晨中国提出的重整方案,能解华晨雷诺的一时之困,却治标不治本。 

时间回到1989年,在中国车市刚刚迈入“微面时代”之际,靠着CKD丰田海狮,金杯正式踏入轻客领域。之后,金杯车型发展迅速,并助力华晨中国在1992赴美上市,拿下“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华晨金杯都是轻客领域的绝对销量担当。直到车市“寒冬”的来临前。 

2015年,华晨金杯还曾取得年销10万辆新车的大好成绩,任谁都没有想到其竟在次年就骤减至2万辆出头,跌幅超7成。

华晨金杯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深知自己已久病缠身,因此自救的行动很快,向在轻型车领域颇有心得的雷诺抛出了橄榄枝。 

2017年末,雷诺以1元钱的价格收购华晨金杯的49%的股权,公司更名为华晨雷诺。当然,华晨金杯也并非白送股权,彼时其已经陷入亏损,雷诺接盘的不只有股权,也包括债权。

之所以华晨金杯想要和雷诺联姻,看重的就是雷诺在轻型车领域的先进技术,希望以技术重新征服市场,毕竟在和丰田分手多年后,华晨金杯旗下车型早已和时代脱节,抄袭,面子过不去;自研,实力不允许。

但从最终结果呈现结果来看,这一招疗效甚微,或者说雷诺没能成为金杯的“救市主”。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1年,华晨雷诺年销量依次为25731辆、20597辆、14100辆、2321辆。 

按照之前华晨金杯的想法,雷诺加入后双方将布局三大品牌,即金杯、雷诺、华颂,推出三大类汽车产品,包括MPV、中型厢式客车/货车、大型厢式客车/货车,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计划和行动完全不一样。

华颂没保住,雷诺没登场,至于金杯,曾经它是什么样的,雷诺到来后还是什么样的,而雷诺加盟后带来的唯一一款重磅产品,居然是一款毫无竞争力的SUV车型观境。

在壹哥看来,华晨雷诺在短短几年后就申请破产,雷诺没能在技术层面给予帮助是关键因素。

至于为何壹哥认为即便华晨雷诺重整之后依然无力回天,是因为“老伤”、“新伤”一起治,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患者”的资金还不宽裕。

“老伤”依然是产品。 

华晨雷诺在终端市场败走,根源在于雷诺不愿“出力”,没能为华晨雷诺带来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在此次重整之后,雷诺在华晨雷诺内部的话语权更小了,又如何能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

不出意外的话,华晨雷诺“复活”后,向终端市场投放的产品仍是熟悉的金杯快运、格瑞斯,以及还是全家桶。虽然华晨雷诺出走了不过一年有余,但在这一年间,高端化、电动化大潮席卷整个车市,曾经的销量王,如今再难引领潮流。

“新伤”则是渠道。 

​在华晨雷诺申请破产的一年多时间,金杯经销商只能靠销售华晨鑫源产品来度日,但小海狮家族价格低、利润低,难以维持生计,因此,诸多经销商已经全面转型为“汽车超市”,同时布局多品牌,江淮瑞风、福田风景、风行菱智等等都是这里的主角,经销商也不会刻意偏袒谁,利润高才是王道。这还是好的情况,相比之下,更有大量经销商选择退网、转网,彻底和华晨雷诺说拜拜。

很显然,选择复出,华晨雷诺的路也依然难走。

当然,上述观点其实也并不绝对,也许华晨雷诺还留着后手,此前申请破产重整本就是发现雷诺不作为想要重新夺权,如果是这样,那么它如愿了。但谁才是“红衣骑士”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条,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提问2:传闻成真 华晨汽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最佳答案[汽车之家 新闻]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汽车)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法院的裁定称,华晨集团存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但同时集团具有挽救的价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11月13日公开的信息显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为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号为(2020)辽01破申27号。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最新的审理程序显示,裁定被申请方“破产”。对此,华晨11月15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收到法院的书面通知,但该重整申请是否被法院受理以及华晨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

『法院最新审理程序显示裁定华晨汽车“破产”』

企查查信息显示,华晨汽车成立于2002年,法定代表人为阎秉哲,该公司目前共有16项被执行人信息,当前被执行总金额近4亿元。华晨汽车是一家国资企业,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80%,辽宁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20%,这意味着,只要辽宁省地方政府继续为华晨汽车注资,该公司就不会轻易破产,但重整或是即将进行的必要程序。

华晨汽车当前确实面临多重棘手难题,今年以来更是因债务问题备受外界关注。华晨集团11月16日发布公告称,目前华晨集团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因企业资金紧张,续作授信审批未完成,造成无法偿还。此次债务违约对华晨集团本部生产经营产生造成影响,导致财务状况恶化,极大影响偿债能力。

『华晨公告公司“潜在重整”风险』

另一方面,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若华晨汽车陷入破产危机,是否会影响与宝马的股比交易?按照规划,宝马集团将在2022年支付3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81亿元),增持华晨宝马股份至75%,从而实现对华晨宝马的控股。

宝马集团11月17日表态称,没有迹象表明其增持华晨宝马股份的交易会受到华晨母公司债务问题的影响。另外,据外媒报道,辽宁政府希望宝马能按计划增持合资公司的股份,并扩大当地的汽车产能。

『宝马称增持华晨宝马股份的交易不太可能受影响』

编辑点评:

客观来看,华晨汽车破产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从辽宁政府的角度看,华晨集团为当地的就业岗位和税收等做出了较大贡献;另一方面,破产可能导致国资流失等情况发生,而且华晨汽车目前还没有走到资不抵债的境地,尚有挽救的可能。因此法院裁定其破产重整,也是将重点放在了“重整”上。

对于华晨集团自身来说,更严峻的问题是自主板块接下来到底能不能支撑起整个集团的发展和立足,否则,在华晨宝马贡献利润抽走一半后,其自主板块“裸泳”的弊端将被呈现,若业绩持续恶化,重整的结局很可能也难以美好。(文/汽车之家 宋爱菊)

相关阅读

《负债超千亿元 华晨汽车被申请破产重整》

提问3:华晨汽车正式破产,宝马3系或由长城来生产?

最佳答案11月20日,据新华社报道,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作为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企、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业,华晨集团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但这样的华晨,如今却是"债台高筑"。

华晨集团2020年债券半年报显示:集团总负债1328.44亿元。在了解"负债超1300亿"这一基本事实之后,再来看法院与证监会的公告。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华晨集团存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但同时集团具有挽救的价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证监会公告称:近期华晨集团有关债券违约,引起市场关注,证监会已依法对其开展专项检查,根据检查情况,今日对华晨集团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决定对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对华晨集团有关债券涉及的中介机构进行同步核查,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事实上,在11月13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为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号为(2020)辽01破申27号。格致汽车科技公司是一家汽车冲压模具研产商,从事汽车冲压模具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被申请破产重整之前,华晨汽车已因负债高企、债务违约备受市场关注。

有统计显示,华晨自主业务近年一直处于亏损状况,2015年-2019年分别亏损5.4亿元、6亿元、8.6亿元、4.2亿元、10.64亿元,总计亏损近35亿元。反观合资品牌华晨宝马,其在过去五年时间为华晨贡献了39.23亿元、39.93亿元、52.33亿元、62.45亿元及76.26亿元,累计利润达269亿元。

据了解,目前华晨集团有着超过千亿的巨额债务。华晨集团2020年债券半年报显示,集团总负债1328.44亿元,扣除商誉和无形资产后,资产负债率为71.4%。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6.77亿元。

而且自8月份以来,华晨集团累计新增17条被执行人信息,其中多笔执行标的金额超过1亿元。

由此来看华晨集团进入重整是必然的。而对于华晨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辽宁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华晨集团长期经营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负债率居高不下。2018年以来,辽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努力帮助华晨集团解决现金流问题,但其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深陷债务危机的华晨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或许在意料之中,但是更引起业内关注的并非华晨集团本身,而是华晨集团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后续的发展命运在是焦点关注的话题。

根据媒体报道,长城汽车的分公司内部人员透露,宝马对与长城的合作抱有更大期望,不仅仅是合作生产MINI品牌车型,根据底盘业务显示,长城也在铺设 宝马3系的生产线,预计2024年开始量产,而且宝马长城似乎还有其他产品的合作谋划,宝马品牌都将会落户长城徐水工厂。

那么,这是真的吗?

有媒体向宝马中国求证,对方明确表示该报道为不实信息。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也表示,"经了解该报道不属实,没有这个事情。"

另外,长城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内部人士表示,暂未听说相关传言。该人士还表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水分公司只是一个生产部门,没有那么大的权利"表态",而且一开始长城汽车对MINI项目也不感冒,公司高层认为"不赚钱,回本慢"。目前华晨集团只是破产重整,不是破产清算,作为国企在体量和资源上不是别的企业能够比肩的。

虽然得到了双方的否定答案,但是笔者认为,未来宝马3系在长城生产还是有可能性的。

首先,按照发展来看,宝马于2003年与华晨集团合作,成立各占50%的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之后宝马3系、X1等车型实现国产。2018年宝马集团表明,会在2022年把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提升到75%,那就是控股有话语权了。所以,2024年,已是宝马集团控股华晨宝马后了,把宝马3系的生产也给到长城这边也就是可以做主的事了,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不少的。

此外,2018年华晨和宝马的公告显示,华晨宝马不但会投产IX3这样的电动车,还会将X5这款重磅高规格产品国产。如果的确将3系转交给长城宝马合资公司,那么显然华晨宝马将担负更重的高档宝马产品制造任务。

再有就是,长城和宝马已有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张家港工厂预计2022年投产MINI电动车,有可能与欧拉同平台。爆料的说法意味着什么?首先,MINI国产不止于新电动车,同时还有全系产品。其次,宝马不止打算将MINI交给同长城的合资业务,宝马品牌车型也将落户。第三,生产基地不单单是光束张家港工厂,还会交给长城徐水工厂,也许长城宝马3系在产品序列归属上仍然归于光束所有。

不过,猜测只是猜测,未来怎么样呢?我们还是静静的等待吧。说回来,华晨集团的重整,以挽救债务人企业、保留债务人法人主体资格和恢复债务人持续盈利能力为目标,华晨走入重整程序,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提问4:债务危机终爆发!华晨汽车被申请破产重组

最佳答案近日,《选车网》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获悉,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组,申请人为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号为(2020)辽01破申27号。在被申请破产重组的背后,则是华晨汽车所欠下的巨额负债,其总负债甚至已经达到1328.44亿元。

事实上,华晨汽车集团即将进行破产重组的消息早已有所流传,并在11月3日便传出消息称:辽宁省政府已与金融监管部门就华晨集团重组进行沟通,但并未有明确重组方案,相关事宜正在讨论中。在相关报道正在传播之际,华晨汽车便被格致科技申请破产重组,但目前华晨汽车被申请破产重组的具体原因和进程并未有更多消息传出。

据了解,格致科技是一家汽车冲压模具研发上,主要从事汽车冲压模具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为全球范围内的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汽车冲压模具的定制化服务,该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吉林省辽源市。

针对具体原因,有业内人士猜测有可能双方存在资金纠纷,故而格致科技才申请华晨汽车破产重组。作为一家老牌车企,华晨汽车集团因为巨额负债被申请破产重组也在预料之中,毕竟在此前,华晨汽车便因巨额债务、债券违约引起了业内的多方关注。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份,华晨汽车就被爆出背负千亿负债,并且多笔股权被冻结。并且在9月,多个信用评估机构均调低了华晨集团的主体信用评级,其中东方金诚将其调低至AA+,大公国际直接将其调低至AA。10月16日,东方金诚再次将华晨集团的主体信用评级调低至AA-。10月21日,大公国际将华晨集团主体信用评级调低至A+。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华晨集团负债总额为1226.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9.93%。其中有息债务674.72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超过一半;短期债务金额为483.96亿元,长期债务金额为190.75亿元。不仅如此,华晨集团共存续15只债券,存量规模为175.73亿元。其中2020年年内到期的债券金额为13.73亿元,2021年到期的债券金额为65亿元。共有101亿元(债券)将于1~3年内到期,61亿元将于3~5年内到期。

其中,到期日为10月23日的“17华汽05”同样因为资金流动紧张问题,未能按时兑付债券本息。对此,华晨汽车表示,将努力筹集资金,积极妥善解决债券问题。并且在11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华晨汽车予以书面警告,涉及信息披露不及时、未按时进行风险提示等违规行为。

写到最后:

事实上,华晨自主板块的困局由来已久,尤其随着宝马股权调整进入倒计时后,华晨从华晨宝马处分得的利润比例亦将大打折扣,在自主板块仍深陷泥潭下,华晨中国业绩或堪忧。接下来,华晨汽车能否重振自主业务,也势必成为华晨汽车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这根稻草真正落下,华晨汽车接下来的路将会更加坎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提问5:华晨汽车破产重整,给中国汽车产业哪些启示?

最佳答案11月13日,据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被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华晨汽车集团2017年-2019年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142.56亿元、1195.85亿元和1447.81亿元;而该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则分别为70.84%、69.93%和74.11%。

不知道大家对华晨汽车还有多少印象,在我的印象中,过去华晨汽车还是很厉害的一家企业。要不然宝马也不可能愿意与华晨进行合资。我的印象中,华晨汽车的高光时刻来自中华尊驰,那是2004年,华晨汽车推出的一款中型车,在那个年代,能推出中型车的厂商可不多见。外观设计也是花重金让意大利PINFARINA(宾尼法利纳)设计公司来设计的。在2004年,中华尊驰就给消费者提供了10年2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承诺,即使放在16年后的今天,也能让很多品牌相形见绌。

但是我们现在再说到华晨的时候,似乎印象里只有“华晨宝马”这个品牌了。而且很多购买了宝马的车主,有的还会把华晨二字给扣掉。

如今,华晨毫无疑问成为了在生死边缘游走的品牌,销量已经跌至低估了。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华晨中华品牌累计销量仅为3870辆,华晨鑫源累计销量甚至只有117辆。与此同时,华晨汽车还陷入债务危机。截至今年中期其负债已达1328亿元,同期资产为193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8.72%。

过渡依赖宝马,以为宝马会给技术,结果失去了合资公司话语权

华晨与宝马的联姻,本来就是不对等的。当2001年的时候,宝马宣布与华晨进行合资的时候,很多人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因为当年华晨汽车相比于大型国企集团来说,实力是偏弱的。

但是华晨为了能够把宝马吸引来,给宝马了很多优厚的条件。在合资之初,华晨就让出华晨宝马财务、销售和渠道的权限,目的是想换取宝马汽车对合资公司全力支持。特别是希望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宝马的技术。

但是宝马的技术怎么能够轻易的给你呢?大家想想中国汽车合资这么多年来,有哪一个自主品牌是依靠合资方的技术输出崛起的呢?可以说一个没有!如今的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还是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都是依靠自己的默默研发和投入发展起来的。所以华晨当时让出了合资公司话语权,其实不是一步好棋,但不这样也没办法,因为当时合资的时候华晨的实力就是偏弱的,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到2018年,宝马汽车以3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华晨宝马25%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75%,这意味着华晨汽车彻底沦为了宝马的代工厂。现在回想看看华晨宝马的合资过程,宝马才是最聪明的。

华晨自身不重视正向研发,依靠宝马“输血”难有大发展

华晨汽车一直以来其实没有建立起自己正向研发的体系,华晨依旧是东拼西凑的造车。还认为一款好的车,比如底盘是保时捷调校;造型、内外饰是意大利设计;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三大资源一整合,一款好车就出来了。

但其实这种简单的造车思路也是过去很多自主品牌走过的弯路。虽然华晨在与宝马的合资过程中,确实活得了宝马的支持,比如说允许华晨使用2.0T发动机等等。但这样的做法无法长久下去。

而且华晨在新车型推出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考虑消费者。而是错误的认为车能造出来就可以了,买不买是消费者的事儿。因此在2015年,华晨推出了一款MPV叫华颂7,对标GL8。采用的就是宝马的发动机。据说研发花了3年半时间,花了26亿,但是MPV本身就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又有GL8,奥德赛这样的强有力竞争者,再加上华颂7上市之后20多万的售价,消费者并不买账。

华晨汽车逐渐失去了政府的支持

由于华晨宝马的强势地位,以及华晨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因此华晨的地位越来越弱,宝马的地位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华晨想要重新再发展起来,就很困难了。目前华晨宝马已经是沈阳最大的纳税企业,2017年纳税240亿元,创造了1.8万就业岗位,体量仅次于一汽大众。并且由于宝马的强势地位,在辽宁有很多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因此辽宁不能没有宝马,但却可以没有华晨。

通过华晨汽车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品牌要想发展,指望合资公司帮助是不行的。华晨宝马合资之后,华晨没有发展起来。北汽与奔驰,现代合资之后,现在北京汽车也算不上头部厂商。东风日产合资之后,启辰汽车也不温不火的。一汽与马自达,奥迪,丰田都有合资关系。但是不管是一汽奔腾还是一汽红旗,发展的也跌跌撞撞。直到最近几年一汽集团才开始努力向自主研发转型,推出了红旗H9这样的车型。因此,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不受制于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提问6:宝马都喊“带不动”,华晨破产重组,这种自主品牌我们还有多少?

最佳答案现在很多人对华晨的了解来自于“华晨宝马”。

华晨这个目前在自主阵营中毫无存在感的品牌,曾经是风光一时的东北头号自主车企,早在证监会还没成立、《公司法》都还在讨论之中的1992年,它就赴美上市,成为“中国第一股”。

而现在,2020广州车展举办期间,华晨集团破产重整的消息传遍全网,有人粉墨登展台,有人楼倒宾客散,汽车江湖的热闹和残酷不禁让人感慨。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意味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此前,华晨集团因债务违约65亿元就在网上引发讨论,过去的一段时间,华晨集团基本靠银行授信续命,而这次因为没能通过审批,无法偿还债务,换句话说,政府和银行已经填不满这个黑洞了。

华晨汽车集团2020年债券半年报显示,集团总负债1328.44亿元,扣除商誉和无形资产后,资产负债率为71.4%。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6.77亿元。据华晨集团今年半年报,集团层面负债总额523.76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10%,显然已失去融资能力。

华晨集团破产,很多人关心华晨宝马有没有影响,对此可以大可放心,本质上这是两家公司,独立法人,华晨集团表示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版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也光速撇开关系,表示我还是我,颜色不一样的巴伐利亚烟火。

这些年来,华晨集团一直呈现“子强母弱”的局面,即便有宝马这个现金奶牛持续输血,但也架不住自主品牌版块的全员拖后腿。此外,过去华晨与宝马的股比是50:50,而现在已经变成了25:75,这直接影响了华晨的营收。

作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早期华晨的经营情况非常出色,如果你是80后,接下来要说的几款车你一定见过甚至坐过开过。

深受老司机们喜爱的金杯客车,在GL8还没有问世的年代,这款如今看起来其貌不扬的面包车就是用户心中的神车。

上面这款金杯可能年代太过久远,而之后的金杯“新海狮”相信80后们更加熟悉,彻底为当时的华晨打开了局面,并长期占据销量榜首位置。巅峰的时候,靠“新海狮”,华晨一年营收达70亿元,利润仅次于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时至今日,马路上也跑着不少海狮。

华晨在2003年也有过一次濒临破产的危机,随后靠价格战策略将华晨摆脱泥潭,尊驰和骏捷两款轿车就是那次价格战的主体。虽然产品力和同期的合资中级车无法相提并论,但尊驰和骏捷放在那时的性价比确实不错,尤其是骏捷,搭载了自主品牌首款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甚至还出口了不少车型到德国,并且推出过骏捷旅行版车型,这在自主品牌历史上是少见的。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晨都靠骏捷维持生计。

骏捷之后,华晨再无畅销车型,不过倒是推出过一款令不少国人印象深刻的跑车——中华酷宝,它由知名设计公司宾夕法瑞纳设计,虽然销量平平,但能反应那个年代华晨对于汽车制造的某些追求。

如今华晨手里的中华、华颂和金杯三张牌几近全面崩溃,已经没有了和对手竞争的实力。2017年-2019年,华晨中华的销量分别为10.23万辆、8万辆和2.51万辆,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被市场遗忘是时间问题。而据说花了27亿元重金打造的华颂7,上市时很嚣张,号称对标别克GL8,如今的销量都不好意思读出来。

华晨汽车出道很早,也曾取得过非常优秀的成绩,并且还有宝马这个合资伙伴持续输血,为何就没有继续成长,成为另一个吉利呢?我们来复盘下。

关键人物的离开,留下“华晨迷宫”

华晨早期的辉煌,是一个叫仰融的商人打造的。1988年,那时还没有华晨,只有一家叫金杯汽车的国企,仰融在1991年买下金杯汽车40%的股份,又通过一次换股,扩大到51%,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方。通过一番操作成功上市后,仰融开始进入轿车领域,他的金融天赋让华晨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打造出了一家包括5家上市公司和158家关联公司的帝国,被称为“华晨迷宫”。

2001年,辽宁官场巨变,仰融倚仗的政府资源一夜成空,他没有重新梳理政商关系的耐心,打算将华晨的投资战略逐步转向浙江,但是辽宁省政府显然不会放走华晨,最终仰融被开除出局。踢走了仰融,华晨也元气大伤,留下的迷宫无人能解,销量也随之大幅下降。截至2005年底,华晨的最高管理者在3年多时间里换了四波。

忽略自主研发,产品力无法跟上时代

仰融离开后,华晨陷入混乱,账上只剩开给员工的工资,还欠供应商10个亿,这时又有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他就是2006年上任的华晨控股董事长,原大连市副市长祁玉民。他先是跑银行借了7个亿,随后策划了中级车价格大战,将尊驰的价格下调4万元,同时将新车型骏捷提前7个月下线,定价在10万元以下。这一系列动作立竿见影,销量一路上涨,将华晨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但是祁玉民始终都非常忽视自主技术的研发,他曾说过,“我梦想有一个产品,它的底盘是保时捷调校的,它的造型、内外饰是意大利搞的,它的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的,三个资源一整合,是不是一个好车就造出来了?”这种简单的造车思维致使华晨汽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建立正向研发体系,一味的让宝马“施舍”过时的技术。宝马给了华晨一双翅膀,但终究没让它学会飞翔。

核心团队出走,宝马光环下的华晨日益黯淡

华晨在动荡时期,很多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出走,比如华晨金杯负责研发的赵福全投奔吉利,负责销售的杨波投奔奇瑞,副总裁刘志刚携大批员工转投比亚迪等等,这些人员的流失让华晨在长期内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和之后的产品表现不佳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此外,华晨宝马是沈阳最大的纳税企业,并创造了近2万个工作岗位,其体量在东北仅次于一汽大众。同时,辽宁省内还有近100家宝马的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因此,辽宁政府对宝马势必是鼎力支持的,无论如何,辽宁不能失去宝马,这就导致了华晨在与宝马的对话中一直处于弱势,华晨和宝马二选一?当然是后者。

写在最后

从龙头独资国企,关联100多家企业,总资产300多亿,到连年亏损,最终破产重整,走完这一路,华晨仅花了不到20年。作为纳税人,相信大家是痛心疾首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塌,破产之后,银行的那些贷款基本全是烂账了,后续如何重整?由谁来接盘?大量的员工何去何从?这都是解决的问题。中国汽车行业的合资制度催生了一批躺着赚钱却忽视自身发展的自主车企,没有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外品牌股权比例的增加,早晚会露出底裤。那么问题来了,像华晨这样的自主品牌,我们还有多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关于华晨汽车被申请破产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