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文字改革,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问题一:中国什么时候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的
答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
1936年2月5日,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
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1952年,蒋介石在国民党宣传汇报会上再次提出简化汉字,后遭胡秋原极力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2000年10月31日,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第37号主席令予以正式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法确立了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
问题二:中国汉字经历过几次变革呢?
答从商朝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甲骨文,到上周时期雕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西周晚年演化出的大篆,继而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文字改革出现的小篆。
后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以及与此同时出现的楷书和草书。至此,中国汉字已经基本定型,它伴随着中国璀璨的文明,一同呈现在世界的眼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
问题三:什么是文字改革?文字改革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答有广狭二义。广义指语言和文字的有计划发展,又称“语文规划”。狭义只指文字的有计划发展。这种有计划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所以又称“语文现代化”。由于条件和要求不同,文字改革有各种不同的模式。 文字改革的原因::①经济发展,例如农业社会发展为工业社会,在改进交通、设立工厂、普及教育的同时,要求提高语文效率。②人民迁移,例如欧洲人迁移到新大陆,建立国家,需要选择和推广通用的语文。③宗主国对殖民地推行教育用语;新独立的国家创制或选择文字。大国分解成几个国家,或者各自为政的地区合并成一个国家,都需要建立和推广国家的共同语文。④新的语文技术促成古老文字的改革。
问题四:戊戌变法时期文字改革的意义?
答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编辑本段变法影响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文字改革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