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医治疗荨麻疹,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问题一:几周前得了丘疹性荨麻疹 现在都几个星期了 去医院针也打过 药也吃 那些小包就是不消 很痒 有没有什么偏方啊

最佳答案麻黄(去节) 9g 杏仁 二十枚 苡米仁 6g 炙甘草(蜂蜜炒一下) 9g,

先将麻黄放入药罐,六碗水,煎开后煎15分钟,再加入另外三味药,煎开再煎10分钟.口渴就喝,喝了会有些出汗,不要吹风.我是披着薄被子直到没感觉热.我喝三副就好了.不要空腹喝,喝药期间最好吃清淡些,我是吃了几天稀饭腌菜的.这是倪海厦先生的方子。

ps:网上摘抄的,有没有效果不知道。

问题二:得了慢性荨麻疹,莫要愁,中医药来帮忙

最佳答案荨麻疹,主要表现为此起彼伏的风团伴轻重不一的瘙痒,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大多数病人发作常有规律性,或夜间发作,或清晨骤起。病情轻者,对生活、学习与工作并无大碍;病情重者,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把病程超过6周的荨麻疹称为慢性荨麻疹。本病易诊难治,西药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根治,而中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确有高招。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又称“风疹块”和“鬼饭疙瘩”。其发病机理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认为是“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就有记载。目前中医学者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进食鱼虾海味,脾胃湿热,气血虚弱等诸多因素而致人体腠理疏松,营卫失调所致。也有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阴血不足复感风邪而发。在临床施治中应结合患者的体质,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或诱因,皮疹颜色,舌脉象等因素辨证施治,做到有的放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种证型。

一、风寒型 风团淡红或淡白伴瘙痒,遇风寒加剧,得温则减,舌淡苔薄白,脉迟缓。治宜散寒和营,祛风止痒。方用桂麻各半汤和荆防败毒散化裁:麻黄,桂枝,白芍,防风,荆芥,蝉蜕,白鲜皮,生姜,大枣,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二、风热型 风团鲜红、皮肤自觉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得冷则缓,口渴,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辛凉清热,祛风止痒。方用银翘散和消风散化裁: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蜕,荆芥,防风,丹皮,白鲜皮,桑白皮,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三、肠胃湿热型 风团或红或紫,神疲纳呆,脘腹痞满胀痛、口臭、大便秘结或泄泻,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腑泻热。方用茵陈蒿汤和除湿胃苓汤化裁:茵陈,大黄、栀子,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防风,当,苦参,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四、冲任不调型 皮损周期发作,多于经前发作,经后消退,伴痛经,乳房胀痛。治宜舒肝理气,调摄冲任。方用丹栀逍遥丸化裁:丹皮,栀子, 当归,白术,茯苓,柴胡,黄芩,防风,蝉蜕,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五、气血两虚型 风团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劳累加重、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治宜补气养血,调和营卫。方用四物汤和玉屏风散化裁: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桂枝,黄芪,白术,防风

六、阳虚型 风团遇冷诱发或加重,平素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无味,小便清长,腰腹畏寒,着衣较多。舌淡暗,苔白润,脉沉细。治宜温阳散寒。方用阳和汤和当归四逆汤化裁:炙麻黄,炮姜,白芥子,熟地,制附子,干姜, 肉桂,鹿角霜,当归,黄芪,蝉蜕,大枣,炙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问题三:荨麻疹怎么治

最佳答案一般来说就是上医院看医生了。

网上有介绍一般治疗办法

普通治疗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职业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肾上腺素、氨茶碱能增加肥大细胞内CAMP而抑制组织胺的释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荨麻疹或巨大荨麻疹的风团或水肿消退,尤其氨茶碱和抗组织胺药合用或和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对并发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适用; 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类固醇激素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及时应用。 首先应找出病因,排除发病因素。可用药物进行治疗。急性荨麻疹时,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类药,随后可用同类药物如安他乐、赛庚啶等维持。病人有过敏性休克时,除注射0.1%肾上腺素外,应同时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肌注抗组织胺药。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氧,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慢性荨麻疹以寻找病因为主,治疗上以口服抗组织胺药物为主。一种药物无效时,可同时给予2种-3种药物,治疗应持续至病情稳定后数日再逐渐减量,以达到脱敏的目的。外用药以白色洗剂、酚类止痒剂为主。 治疗荨麻疹的诀窍: 吃过荨麻疹的苦的人,一定能体会那种皮肤越抓越痒,而且只要抓过的地方就会浮出一道道的浮肿,当然,你可以涂抹止痒药膏来获得暂时的缓解,但却会反覆的发作。 一般都是从四肢开始慢慢蔓延到身体,通常不会超过24小时,就算你不做任何处理它也会自然消失,很多人常常是睡一觉起来后发现前一天皮肤肿块完全不着痕迹,但它也会断断续续的发作,经常让人摸不着头绪。 “荨麻疹”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皮肤过敏,属于一种过敏性疾病,不会传染,他的原因很复杂,有可能是接触性的化学物质、空气中的尘蹒、蚊虫叮咬、食物、药物气温、情绪、压力、疲劳、甚至是荷尔蒙都有关联,每个人的情况会有些不同,不一定都属于过敏体质,不一定每个人都对海鲜或是蛋、奶过敏,也不一定都会有抗生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验,是可以帮您找出过敏原,但过程相当繁复,并且大多数的人即使做减敏试验后仍然找不到答案,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从生活的经验中一点一滴的去慢慢观察,找出发病的时机与频率,与生活中的某个细节相近,并且避免去接触它,从经验法则中去去除过敏原。

口服抗组织胺药物

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是最简便的治疗法 当荨麻疹一出现时立即就皮肤科,医生通常都会给予含有类固醇类的药膏来局部止痒,并且配合抗组织胺类的口服药物,予以控制过敏反应。 用药的技巧: 在服药时你必须特别注意,要完全依照医生的处方与剂量,不可以因为今天不痒就不吃,明天痒了又拿起来继续吃,这样不但无法根治还会拖成慢性的荨麻疹。持续连续服药一段时间后,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予以慢慢调降剂量(可能从天天吃变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药,在急性期用药最少需进行1个月。在服药期间千万不可自行停药或是调降药剂,以免前功尽弃。如果中间自行停药,使得过敏反应再发,这样的服药方式又得要重新开始了。 p.s.某些抗组织胺的药物会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于白天工作时间,可与医师沟通换成较不易引起嗜睡反应的。 如果在急性期没有立刻根治,会变成慢性荨麻疹,也就是在一个月内断断续续的发作,并且持续超过半年者。有些人甚至持续好几年,慢性并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药方式,需要服用较久的时间。

外抹中药加外洗中药

外抹中药加外洗中药是最根本的一种治疗方式 首先用毛巾粘熬好的中药水(熬时一包中药别忘记放入一斤香菜)全身擦洗,擦洗过后,有病的地方,就会显现出来,然后在用药物擦洗就可以。外洗的一天三次为好,外抹的皮炎康,抹3-4次为好。 1、治疗彻底,纯中药治疗,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安全高效,治愈后不在复发。 2、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患者坚持使用1-2个月时间。 当皮肤出现荨麻疹的症状时哪些方法可以让你获得暂时的缓解 冷敷:针对痒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对抗皮肤痒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也可以减低痒觉,但这也只是针对止痒而已。 止痒的药膏:含有抗生素与类固醇成分的止痒软膏。

荨麻疹中药方

-血热症 【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气虚血热 【荨麻疹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荨麻疹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荨麻疹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炒枳壳15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荆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初愈后复发,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荨麻疹按语】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故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湿困脾土 【荨麻疹症状】发疹时四肢不温,脘闷纳呆,神倦身困重,口腻,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荨麻疹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荨麻疹方药】多皮饮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荨麻疹按语】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之积滞;干姜皮取其幸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藓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泻肺而清皮毛。

荨麻疹中医验方:

【方剂名称】蛇毒皮癣王 【材 料】乌梢蛇、蝮蛇、金银花、蒲公英、菊花、木花、葛根、甘草、乌鸡骨为原料,采用特殊工艺精制而成。 【用 法】口服:一次五粒,一日两次,饭后服用。外用:痒时涂于患处 【功 效】清除血液毒素,修复皮肤肌腠,从根本上治疗

荨麻疹饮食5注意

荨麻疹的症状是皮肤发红、肿、搔痒。原因各式各样如下所示,也有许多个案原因不明。红肿呈大块而且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症状很强烈而急发称为急性荨麻疹。 一、勿服食可疑食品或药品,并留心排便正常与否 荨麻疹的症状是皮肤发红、肿、搔痒。原因各式各样如下所示,也有许多个案原因不明。红肿呈大块而且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症状很强烈而急发称为急性荨麻疹。全身出疹子,大约一段时间可能几小时,也可能需几天才会消除。而慢性的荨麻疹,症状;较轻也只出现在局部。可能持续一个月到一年之久的长时间。治疗的方法是注射或内服抗组织胺或抗过敏剂,症状可以减轻些。 二、若是鱼虾类食物所致可用紫苏 若是因为吃鱼、虾、蟹而出现荨麻疹,可以食用大量新鲜的紫苏叶,可者饮用紫苏叶的煎煮汁。作法是以干燥后的紫苏叶5克加上200克的水煎煮而成。 三、慢性荨麻疹可以用芝麻治疗 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的人,可以常食用芝麻,以改善体质,增强体力,强化肌肤,不现容易出疹子。常吃黑芝麻酱效果良好。 四、桃叶可以作入浴剂 桃叶的汤汁可以抑制荨麻疹的搔痒,有防治发生荨麻疹的功效。取生的桃叶阴干,捣碎放入纱布袋中,置于浴缸内。将水煮沸注入浴缸,待冷却至适当温度后,身体慢慢浸泡在浴缸,效果很好。 五、枇杷叶的煎煮法也有功效 枇杷叶的煎煮法也有治疗痱子和荨麻疹的功效。取三枚叶片,用手掐碎,放入500克水中煮沸。待煮汁冷却,用此清洗患部。也可以将枇杷叶放入纱布袋中,放入浴池水中片刻,用作入浴剂。六、发疹严重时应禁食的东西汉方认为会使血液污浊的食物,皆会使荨麻疹恶化。像不新鲜虾、蟹、蟑鱼、蚵鱼贝类,或者竹笋、糯米、巧克力、咖啡、香辛料、砂糖等,在出疹时皆应禁止食用,而容易有荨麻疹的人要时常注意食用这些食品。此外造成荨麻疹的食物更应禁食。

[编辑本段]偏方

1.荨麻疹偏方-芝麻根治荨麻疹 【药方】芝麻根一把 【用法】洗净后加水煎,趁热烫洗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2.荨麻疹偏方-韭菜治荨麻疹 【药方】韭菜一把 【用法】将韭菜放在火上烤热。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3.荨麻疹偏方-艾叶酒治荨麻疹 【药方】白酒100克,生艾叶10克 【用法】上药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天一次,连服3天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4.荨麻疹偏方-十全大补汤加味治荨麻疹 【药方】黄芪、地肤子各30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赤芍、白芍、当归各12克,熟地黄15克,川穹、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用法】每天一剂,早晚两次服用。服用5剂症状减轻者,为药证相符,可继续服用,反之,则为本方所不及。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5.荨麻疹偏方 【药方】多皮饮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荨麻疹放血疗法 1.分别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 2.慢性者在耳背静脉用三棱针刺之出血,或用碎磁片消毒后,贬刺出血,2~3天1次。

护理诊断

荨麻疹病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急性荨麻疹 此型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或苍白色风团,形态多样,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逐渐消失,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部分病人累及到胃肠道粘膜,可致腹痛、腹泻。若荨麻疹累及到呼吸道粘膜,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2)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较轻,风团反复发生,可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可于晨起或临睡前加重,也可无规律,多数病人找不到原因。 (3)特殊类型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即皮肤被钝器划过处或手搔抓处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随即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并存。 血管性水肿。在疏松组织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处发生局限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轻度充血,可伴瘙痒,持续1天-3天可自行消退。发生在喉头粘膜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而死亡。 寒冷型荨麻疹。有家族性和获得性2种。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或早年即可发病,可持续终生,遇冷发生风团时可伴有发热、寒颤、头痛、关节痛等;嗜中性白细胞增高,被动转移试验阴性。后者多见于女青年,遇冷后,接触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或斑块状水肿,持续30分钟或数小时,有时进食冷饮可致口腔和喉头水肿,被动转移试验阳性。本病可为某些病症之一,如冷球蛋白症、阵发性冷血红蛋白尿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因素,可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7缤胖本对毫米-3毫米,周绕红晕,不互相融合,0.5小时-1小时后可消退。1:5000乙酰胆碱。皮试或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日光性荨麻疹。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伴瘙痒及针刺感。紫外线的致敏作用最强。 压力性荨麻疹。局部皮肤受压后4小时-6小时发生肿胀,持续8小时-12小时消退。

护理措施

(1)首先找到致敏原。对可疑致敏源应尽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现红斑,是否为注射药物或消毒剂过敏,可行斑贴试验加以鉴别。 (2)对急症病人应在家中备好非那根、肾上腺素、氧气、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以便于抢救,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准备送往医院抢救。 (3)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室内禁止放花卉及喷洒杀虫剂,防止花粉及化学物质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规医院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明确自己会对哪些东西过敏。在做针对性的避免。嘱病人戒烟酒。 (4)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应向病人交待清楚,并告诫病人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驾车外出等。对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采取睡前服药法,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荨麻

[编辑本段]荨麻疹检查化验

根据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剧痒,退后不留痕迹,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等易于诊断。但应于下列疾病相鉴别。必要时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腹部B超等)及有关试验(如运动、热水、日光、冰块)、变应原检测等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如临床症状诊断有困难或进一步要寻找病因可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 1.疑为风湿病引起荨麻疹者可检查血沉、抗核抗体等,血清补体测定、皮肤活检对有补体活化参与所致荨麻疹的诊断有帮助。 2.对寒冷性荨麻疹应检查梅毒血清试验,测定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冷溶血素和冰块试验、抗核抗体等检查。 3.日光性荨麻疹应检查粪、尿卟啉等,应注意与SLE相区别。 4.疑与感染有关,或体检时肝大或病史存在肝炎史,可行血常规、乙肝抗原、抗体检查、大便虫卵、真菌、病灶部位X线等检查。 5.如怀疑有甲状腺疾病应作抗微粒体甲状腺抗体相关检查。 6.如怀疑吸入或食入过敏者,应行变应原检查,如为阳性可作脱敏治疗。 7.血清病性荨麻疹患者有发热和关节痛,应检查血沉,如血沉正常有重要诊断价值。 8.荨麻疹性血管炎发作时除有明显的低补体血症,血清Cl的亚单位Cla明显降低、C4、C2和Cg中度至重度降低、血清中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和低分子量Clq沉淀素。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皮肤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9.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可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常规抽血放入无菌试管凝结30min,离心,取血清100μl给患者行皮内试验,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如1h后局部出现风团直径大于9mm即为阳性。其他如组胺释放试验、免疫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均可选用。 血管性水肿尤其是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应作血清补体检查,应首先作补体第4成分测定(C4),如C4低下则可能有补体第一成分酯酶抑制物(ClINH)缺乏可能,在发作期C4明显低于正常,在缓解期也低于正常,即使无家族史也可确诊本病。反之,C4正常即可否认本病。 慢性荨麻疹组织病理:系单纯限局性水肿,乳头及真皮上层有浆液性渗出,乳头水肿,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但浸润亦可致密并混杂有嗜酸性粒细胞。

[编辑本段]预防

荨麻疹治疗起来很顽固,但是预防却很简单,旅游时戴上一个口罩,就能解决很大问题。 荨麻疹是一种伴有剧痒的暂时性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旅游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等,就很容易引起荨麻疹。 对于出游者来说,预防荨麻疹最好是在旅游时戴上一个口罩,秋天天气凉爽,戴口罩不会感觉过于不适,但是却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不良致病粉尘,让荨麻疹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到野外或者农村,花粉和动物羽毛比较多的地方,更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秋天是吃海鲜的季节,吃鱼虾、蟹、贝壳类也易引起荨麻疹,如果病人对鱼、辣、冷风过敏,应该避免和这些东西的接触,只要能够做到这点,就可以控制荨麻疹的发作。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食品香料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不熟悉的食品香料,最好还是不放为好。

[编辑本段]保健

日常生活禁忌: 1. 不要去抓: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2. 不要热敷: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过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3.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荨麻疹因为是体质性的问题,根治不易,过去也有许多人因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好,持续的复发,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荨麻疹体质的人都应该学习如何与它共处,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触过敏原之外,日常的调养也要注意几个原则: 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绿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这些都有助于体内自然产生对抗过敏原的机制。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关于免疫脱敏治疗的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免疫脱敏治疗是唯一可以彻底治疗过敏荨麻疹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国际过敏研究权威组织也提出,“使用高品质的标准化脱敏制剂,同时应该使用最佳的过敏症治疗方案,包括清除荨麻疹过敏原、患者免疫修复、过敏荨麻疹并发粘膜血管炎症的对症药物治疗、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简称“四合一的四联疗法”方案。

[编辑本段]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1、注意寻找敏原,结合以前病史,如发现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并服缓泻药促进肠道内致敏物质的排泄。 2、病人应卧床休息,宜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虾等水产品。鼓励病人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床单被褥要清洁,室内保持安静。 3、病人应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瘙痒加剧。 4、口腔粘膜有糜烂、溃疡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或朵贝溶液漱口,外涂2%龙胆紫溶液。眼结膜有炎症,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滴氯霉素眼药水及可的松眼药水,阴部损害可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用金霉素软膏,或氯霉素、地塞米松软膏。

[编辑本段]诱发食物

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发物的范围很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酒酿及葱、蒜、韭菜等。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易方面由于发物具有的催发或诱发作用,食疗上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使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了发物具有的透发作用。

问题四:荨麻疹中医怎样治?

最佳答案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外感风、湿、热之邪,侵害皮肤;二是饮食不注意,使体内蓄积湿热,再加上外感风邪,两相排斥,在皮肤上出现症状;三是血虚风燥所致皮肤易生病变;四是不可忽视的精神因素。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当接触过敏原的时候,患者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出现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在产生这些斑块的地方,会有发痒的感觉,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及时加以治疗,出疹和发痒的情形会加剧。本病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皮肤病。

    症状提示:荨麻疹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绝大多数为急性。急性荨麻疹多突然发作,初起时只感觉皮肤瘙痒,而后起风团,风团大小不一,呈鲜红色,形状也不规则,可随着瘙痒抓挠而增多。这种情况往往要持续半个小时,然后可自然消退,不留痕迹。急性荨麻疹发病时,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胸闷气喘等症状。慢性荨麻疹可反复发作,终年不断。

    按摩原理: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外感风、湿、热之邪,侵害皮肤;二是饮食不注意,使体内蓄积湿热,再加上外感风邪,两相排斥,在皮肤上出现症状;三是血虚风燥所致皮肤易生病变;四是不可忽视的精神因素。根据病因,用按摩疗法治疗本病,首先要清热解毒;其次应调畅情志,疏肝解郁;其三,要行气活血,强壮身体,使人体不易受外界湿邪、风邪的影响。

一、手部按摩

1.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合谷穴可理气止痛、活血调肠,使人一身气血充盈,百病难侵,故对本病有防治作用。

2.拇指按揉阳池穴l~3分钟,以感觉胀痛为宜。阳池穴是三焦经气汇集之地,按摩此穴可调节人体元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对荨麻疹有防治功效。

3.屈食指点按大陵穴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有清心宁神的作用,对精神因素导致的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二、足部按摩

1.拇指点按涌泉穴1—3分钟,以足心发热为宜。按摩此穴可强壮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本病的防治大有助益。

2.拇指指腹按揉解溪穴l一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按揉此穴可强壮内脏器官,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对慢性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3.拇指按揉行间穴3。5分钟。行间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主要作用是泄肝火,镇静安神,对本病亦有治疗作用。

4.拇指指腹平推或按揉足部输尿管反射区1~3分钟,以透热为宜。此法可强壮身体,促进体内激素分泌,对治疗本病大有助益。

三、耳部按摩

1.食指点掐压耳部肺反射区1。3分钟,以有掐痛感为宜。经常按摩肺反射区有清热利肺的功效,此反射区是按摩治疗荨麻疹症的常用反射区。

2.食指按压耳尖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耳尖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的功效,对急性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3.食指按压耳部大肠反射区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清热解毒,净化循环系统,对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4.食指揉压耳部肾上腺反射区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按摩肾上腺反射区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的功效,对急慢性荨麻疹有治疗作用。

问题五:荨麻疹有什么金方?

最佳答案荨麻疹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种外来物质过于敏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可因食物、药物、生物制品、感染等导致,或因精神因素、内分泌系统疾病、外界寒热刺激等诱发。临床表现:皮肤突然出现风团,鲜红或苍白或皮肤颜色,大小不一,可相互融合,时隐时现,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伴剧痒、烧灼感。本病常因季节、体质、接触物质、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严重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可被累及,出现咽喉发堵、胸闷;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甚至出现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反复发作,变为慢性。(一)内治方【方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9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6克,大枣4枚,杏仁6克。

【功效】疏风解表。

【制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余药同煎。

【用法】日1剂,分3次服。

【方二】麻黄加术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麻黄(去节)9克,桂枝(去皮)6克,甘草(炙)3克,杏仁(去皮尖)6个,白术12克。

【功效】发汗解表,除寒祛湿。

【制法】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用法】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三】补中益气汤【来源】《脾胃论》【组成】黄芪、炙甘草各15克,人参、白术各9克,当归身6克,陈皮、升麻、柴胡各6~9克。

【功效】升阳益气。

【制法】为细末。

【用法】水煎去渣,食远稍热服。

【方四】当归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首乌、黄芪、荆芥、防风、白蒺藜各9克,熟地黄12克。

【功效】养血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五】四物消风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2克,当归身、赤芍各6克,荆芥、薄荷、蝉蜕各4.5克,柴胡、川芎、黄芩各3.6克,生甘草3克。

【功效】养血祛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六】清痒汤【来源】《仙拈集》【组成】黄芪、防风、荆芥、苦参、蝉蜕、蒺藜、僵蚕、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川芎、何首乌各1.5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频繁服之,每日1剂。

【方七】荨麻疹汤【来源】《临证医案医方》【组成】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白茅根30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当归尾3克,山栀子9克,苍耳子9克,薏苡仁15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白鲜皮15克。

【功效】凉血清热,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八】疏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丹参、赤芍、山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4.5克,生地黄15克,生甘草各6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九】消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浮萍、蝉衣、赤芍、当归、大青叶、黄芩各9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祛风胜湿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羌活、茯苓皮、金银花各9克,蝉衣、陈皮、甘草各6克。

【功效】祛风胜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桂枝、羌活、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麻黄、白芷、蝉衣各6克。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和营。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二】固卫御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炙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7枚。

【功效】调营固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三】活血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薄荷、甘草各6克。

【功效】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四】凉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甘草、蝉蜕各6克。

【功效】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五】养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6克,水煎服。

【方十六】搜风流气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菊花、僵蚕、当归、赤芍、乌药各9克,防风、白芷、川芎、陈皮各6克。

【功效】疏风达邪,和营理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七】健脾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陈皮6克,茯苓、苍术、泽泻、乌药、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木香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健脾理气,祛风散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八】乌蛇驱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乌梢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黄连、蝉蜕、白芷、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九】薄荷牛蒡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牛蒡子、焦马勃、焦山栀子、炒僵蚕、连翘壳各9克,京玄参、西赤芍药、薄荷叶、大青叶各12克,板蓝根15克,玉桔梗6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麻黄蝉蜕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槐花各6克,蝉蜕、浮萍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

【功效】祛风散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一】浮萍地肤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浮萍、地肤子、白僵蚕、白蒺藜、豨莶草、白鲜皮各9克,净麻黄、净蝉蜕、生甘草各2克,苦参片、粉牡丹皮各4克。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二】加味四物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川芎、当归各31克,熟地黄、黄芩、怀山药、白术、首乌各15克,白芍、浮萍各12克,红枣6克。

【功效】清营健脾,养血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三】蚕砂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蚕砂、丹参各31克,重楼15克,白鲜皮、地肤子、蝉蜕各9克。

【功效】祛风除湿,化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四】麻黄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牡丹皮、白僵蚕各9克。

【功效】开腠理,和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五】荆防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牡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蜕各4.5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六】多皮饮【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牡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功效】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七】止痒合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防风、当归各9克,苦参、首乌藤、白鲜皮、刺蒺藜各3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八】通腑祛风汤【来源】《古今名方》【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大黄(后下)、炒枳壳、薤白、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赤芍药、蝉蜕各12克,白蒺藜15克,苦参18克,全瓜蒌24克。

【功效】通腑泻热,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养血祛风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荆芥、苍术、黄柏各9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养血,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永安止痒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麻黄、僵蚕、防风、荆芥、薄荷、甘草各6克,苍术、桃仁、当归尾、赤芍、红花各9克。

【功效】疏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徐长卿煎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根或全草(阴干)10~15克。

【功效】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黄参芍桂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炙麻黄10克,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白芍药、代赭石、制何首乌各20克,麦门冬、党参、当归、黄芪各12克。

【功效】辛温解表,益气固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三】十味羌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羌活各10克,防风、炒苍术、川芎、白芷、炒黄芩、甘草各6克,北细辛1.5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

【功效】辛温发汗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四】紫银汤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克,连翘、白鲜皮、赤芍药各9克,荆芥7克,蝉蜕5克,甘草3克。

【功效】疏风清热,和营理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五】四皮饮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地骨皮、白蒺藜、蝉蜕各6克,桑白皮、茯苓、夏枯草、连翘、牛蒡子各10克,地肤子6克,生地黄、赤芍药各12克,生姜皮3克。

【功效】泻热消疹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反复发作者加地龙、蜈蚣、全蝎;并发胃肠道症状者加白芍药、白术、蒲公英、厚朴。

【方三十六】浮萍蝉防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浮萍20克,蝉蜕、防风各20克,白鲜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偏风热者加牛蒡子、苦参、连翘;偏风寒者加麻黄、桂枝;奇痒难忍发作频繁者加地龙、苍耳子、白蒺藜。

【方三十七】多味大补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地肤子各30克,熟地黄15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2克,白术、茯苓、白芍药、赤芍药、当归各12克,川芎、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八】复方蝉蜕丸【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蝉蜕6克,生地黄炭12克,牡丹皮12克,白芷9克,白蒺藜9克,当归6克,赤芍药9克,大力子9克,桑白皮15克,党参9克,荆芥、麻黄、防风、薄荷各4.5克,紫花地丁9克,川黄连3克,黄芩9克,蒲公英15克,黄芪9克,淡豆豉12克。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九】葛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葛根12克,麻黄6~9克,生姜5~9克,桂枝、甘草、白芍药各6克,大枣4~6枚。

【功效】解肌发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十】升阳益胃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12克,半夏、人参、羌活、白芍药、防风、白术、独活、茯苓、泽泻各9克,陈皮、柴胡各6克,炙甘草、黄连各3克。

【功效】益气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茺蔚浴汤【来源】《外台秘要》【组成】茺蔚、蒺藜、杨桃、蒴藋草、漏芦蒿各500克,盐1500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水3石同煮取2.5石,去滓。

【用法】纳盐待温入浴。

【方二】百部洗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研粗末。

【用法】以纱布溻洗,或溻洗后再热水浸浴。

【方三】楮桃叶洗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楮桃叶500克,水5升。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煮沸30分钟。

【用法】溻洗,浸浴。

【方四】茵陈甘草汤【来源】赤脚医生杂志,1976:(11)

【组成】茵陈、地肤子各30克,黄柏15克,甘草12克。

【功效】清热利湿,透疹止痒。

【制法】上药用水1.5升,煎至1升,过滤。

【用法】盛于干净盆内温洗全身。日1剂,每日1~2次。

【方五】交藤鲜皮散【来源】中医杂志,1983:(2)

【组成】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功效】疏风透疹,解毒利湿。

【制法】加水7大碗(约5升),煎开20分钟。

【用法】乘热先熏,候温用旧巾布浸药液外洗患处。

【方六】苦参外洗汤【来源】云南中医杂志,1986:(1)

【组成】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30克。

【功效】疏风透疹,燥湿止痒。

【制法】上药加水2毫升煎至1升。

【用法】将药液倾入盆内加适量温水,然后将小儿泡入盆内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尤其有疹块须多擦洗,至药液渐凉为度。洗后小儿身体不必用清水洗净,以保持药力。每日1次。

【方七】浮萍蚕沙散【来源】广西中医药,1988:(1)

【组成】紫背浮萍150克(鲜品加倍),蚕砂100克。

【功效】活血透疹。

【制法】上药包煎至沸后约10分钟取药汁3~5升。

【用法】待温度能耐受时,用干净毛巾蘸药汁,从头部向下肢搽洗,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方八】百部酒【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180克,75%酒精或白酒360克。

【功效】疏风止痒杀虫。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用棉棒或刷蘸涂。

【方九】徐长卿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研细)适量,75%酒精适量。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调为糊状。

【用法】涂敷患处,日2~3次。

【方十】止痒灵【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蛇床子30~60克,白酒或75%酒精36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外涂。

【方十一】参桃酊【来源】北京中医,1987:(5)

【组成】苦参、鲜桃叶、胆矾、冰片各6克。

【功效】利湿解毒,凉血止痒。

【制法】制成酊剂。

【用法】每日涂患处4次。

【方十二】枳实膏【来源】《幼幼新书》【组成】枳实30克,茺蔚子、防己各37.5克,升麻45克,竹叶40克,石膏60克,芒硝90克。

【功效】泻热疏风止痒。

【制法】上药用麻油1.2升,煎四五沸,去渣。

【用法】涂患处。

【方十三】羌活散【来源】《证治准绳·疡医》【组成】羌活、独活、明矾、白鲜皮、硫黄、狼毒各30克,轻粉7.5克,白附子、黄丹、蛇床子各15克。

【功效】祛风燥湿止痒。

【制法】为细末,油调成膏。

【用法】敷用。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中医治疗荨麻疹。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