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养生之家,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疑问1:脑力退化记不住 喝补脑粥缓解?

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失智症患者也随著人口老化日益增加。中医师指出,失智与脑以及肾有密切关连。因此以补肾药膳、穴道按摩,或是补脑粥,可以改善肾虚与退化的脑力,只要持续治疗一段时间,部分病人可出现好转,达到一定程度缓解的目标。

中医师陈玫妃指出,失智症虽然因身体老化无法根治,但是却可以透过平日的饮食保健养生,来延缓失智提早来临。临床上,失智症患者记忆力与思考能力,通常会不断变差,而无好转的迹象,若不接受适当治疗,甚至连日常生活都没办法自理,需要依靠接受他人照护,对於家庭与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延缓脑力退化药材】:

黄耆、菟丝子、天麻、胡桃仁、杜仲、山茱萸、石菖蒲、远志、肉从蓉、银杏、西洋参、丹参、姜黄素、枸杞、川续断、钩藤、黄连、鼠尾草、一条根、藤紫丹、千层塔、红花石蒜、番红花、吴茱萸等中药也都有健脑益智功效。

【中医补脑药方】:

1.「天麻钩藤饮」:可补肝益肾,有降压、镇静及抗惊厥等作用。

2.「天王补心丹」:可养心安神,滋阴清热,有镇静、催眠或安定效果,还能抗心肌缺氧和心肌梗塞。

3.「右归丸」:可温补肾阳,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体液免疫。

4.「益气聪明汤」:可补益中气,聪耳明目,增加脑血流和血管畅通。

5.「血府逐瘀汤」:可活血袪瘀,行气止痛,能调节免疫,促进血栓溶解,降低高血脂症。

6.「补阳还五汤」:可补气、活血、通络,增加脑血流量,有降压作用。

7.「穴位按摩」:可多按摩百会、风池、合谷、太阳穴,有助於促进头部循环减缓记忆力减退的作用。

【食疗保健方】:

1.【益脑补血粥】

食材:准备紫糯米200克、龙眼肉3钱、红枣5枚,加水适量熬煮成粥。

功效:可改善心脾血虚型的老年贫血,有益智补血功效。

2.【补肾养生鸡汤】:

食材:准备覆盆子3钱、黑豆2钱、红枣5枚、炖乌骨鸡腿1支,加水适量,炖煮成鸡汤。

功效:可改善脾肾亏损型的老人贫血失智,还可改善频尿。

除此之外,失智老人日常生活,可多从事户外运动,走出来,多与人接触。日常饮食均衡,同时可多摄取深海鱼油、银杏,以及富含叶酸铁质的食物及维生素B6的食物多摄取,如豆类、坚果类、肝脏、酵母、肉、鱼、绿色蔬菜、燕麦、甘藷、马铃薯、芋头、莲藕、杏仁、核桃、花生、芝麻、黑豆、卵鳞脂等。

疑问2:活血化瘀保健康,看王清任如何做

瘀血是人体产生很多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手脚发麻,口苦,头晕头痛,以至于偏瘫,脑梗,大多都是由 瘀血 造成。清代名医王清任为活血化瘀开创了很多治疗方法,对中医 养生 治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其代表作《医林改错》两卷,记载有关古人在人体解剖和脏腑生理功能方面的错误,并详细论述了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又通过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对活血化瘀诸法进行了阐述,形成了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的完整体系,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血化瘀的基础方

王清任在自创的活血化瘀方剂中,直接以“活血”、“逐瘀”命名的就有8首,与广泛被使用的补阳还五汤中的药物稍作对比,不难看出,这一基础方实即桃红四物汤的变化(见表1)。

方中桃仁《药品化义》云:“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红花,《本草纲目》云“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川芎,《本草汇言》云:“上行头止,下调经水,中开郁洁,血中气药”;赤芍,《本草备要》云:“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癖”;当归,《景岳全书・本草正》云:“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

补气活血化瘀法

以治疗半身不遂著名的方剂补阳还五汤为例,王清任认为“半身不遂本源”日“人行坐转动,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实因气亏得半身不遂”。谓半身不遂元气亏虚经络亏虚为其本,又认识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故方中重用黄芪以补元气,药量用至四两,气足而血行,桃仁、红花、赤芍各自仅用一钱,以达血行载气,并辅以搜风通络之地龙,诸药合用,气行血行,瘀血得除。

清热活血化瘀法

此法以解毒活血汤最能代表,王清任谓主治“瘟毒自口鼻入气管,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水不得出……以解毒活血汤治之,活其血,解其毒”。方中连翘、甘草、生地清热凉血解毒,赤芍、桃仁、红花、当归活血祛瘀,再伍葛根,柴胡,枳壳解肌护阴清热。通经逐瘀汤,会厌逐瘀汤也为此法。

理气活血化瘀法

以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为代表方,王清任认为“膈膜之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 膈膜 ,心、肺、宗气所聚,全身气血运行之始,故血瘀胸中致气机不畅;则或呃逆日久不止,或急躁善怒。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当归、生地养血活血,合疏畅气机,调和肝脾之四逆散,更伍桔梗载诸药上达,牛膝引导胸中瘀血下行,有升有降,气血并调,使局部之气机畅达而胸中 瘀血 蠲除,又如膈下逐瘀汤,是专为“肚腹血瘀之证”而设,除用活血化瘀药外,再入香附疏利肝胆之气,枳壳调理胃肠气机,以助肚腹局部血滞消散。

温阳活血化瘀法

以王清任治疗妇科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少腹逐瘀汤为代表,他评价此方能“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广泛用于女性少腹疼痛,胀满,积块,崩漏,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多因情志失畅,风寒湿邪内侵及饮食劳倦等,终可至瘀血内阻,少腹逐瘀汤方中炮姜温散胞中寒邪,小茴香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官桂气厚纯阳,益火消阴,三药合用重在温散冲任,再伍活血化瘀之品,故对寒邪凝滞下焦,冲任失调之多种妇科疾患均有较好疗效。

王清任丰富和发展了血瘀证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其立法重气血,辨证重瘀血,治疗擅活血的学术特点,是中医学活血化瘀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辨病人体患病部位以治疗血瘀证的辨证论治方法,为现代血瘀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项目名称: 云南省中医药 健康 旅游 品牌项目大众传播系列活动之——《杏林大观园·杏林趣事》

实施主体: 云南石林杏林大观园

编审: 蓝桂华、李兴德、刘平、赵廷龙

总编: 张小贝 责任编辑、版式设计: 陈思思

疑问3: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补的什么阳?又还的什么五?

脑血管以外是当然疾病中的一大杀手,每年都有许多患者因中风而丧生,同样有许多患者被中风后遗症所困扰,痛苦不堪。以前所谓的老年病,正在逐步年轻化。正是因为中风发病急,治疗困难,中医便将中风列为四大难症之首。

虽然是难症,但历代医家都为之不懈钻研。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专篇讨论中风,提出血脉空虚,外风内袭的病机,并有侯氏黑散、风引汤、续命汤等方剂治疗。自仲景至隋唐都以外风立论。其后各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中风非外风所至,乃体内元气自病,河间张元素立“火热动风”论;李东垣以“内伤脾胃,百病尤生”为据;丹溪从痰从瘀论治;张锡纯以为肝风内动引起,为中风的论治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说这么多大家可能都不理解,但这只是个引子。说一说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首见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并认为中风是因气虚血瘀,其病因在于脑,以活血化瘀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这个方剂虽是王清任自创,但其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内涵却是张仲景老人家的。为何有如此说法,且听下文分解。

首先方剂的名称很有意思,“补阳还五”补什么阳?还什么五?在《医林改错》中王清任是如此解释的:“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若忽然归并于上半身。不能行于下,则病两腿瘫痿。”

什么意思呢?人体的元气分为十分,左半边占了五分,右半边占了五分。中风患者往往半边肢体活动不随意,为什么呢?因为人体元气有一半已经亏虚,这个方剂可以补充人体亏虚的另一半元气,因此称之为“还五”。而补阳则是补充人的真气,就是元气。

王清任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于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可见王清任认识了补益元气,活血化瘀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脱胎于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又是来自于仲景先师的胶艾汤。胶艾汤用于治疗妇人有孕,但是因为出血而导致血虚不能滋养,进而出现小腹疼痛。胶艾汤以补血止血为主,故以阿胶、艾叶用于止血;而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为主,故在四物汤中加入了桃仁红花。使四物汤活血化瘀的功效更加强劲。

四物汤以熟地黄补血为主,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 补血的力量很强。但太过滋腻,因此医家喜欢用砂仁与熟地黄搭配,使地黄形成粘滞的东西,停留在体内称为痰浊。而王清任直接弃用地黄。

而以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赤芍五味药物活血化瘀,但是方中最重要的却是黄芪,王清任用黄芪至四两,等同于现代计量的125g左右,而一般药物的用量则一般为10—30g,可见黄芪的用量何其大,没有一定的临床功底,如果不是对黄芪掌控如此独到,也不敢用四两黄芪。

黄芪是补气的第一药,有人会提出质疑。人参不是大补元气吗?还可以起死回生,怎么黄芪成了补气第一药。人参之所以能起死回生,不单是因为人参补元气,更是因为人参可以填补津液,医家称人参“三分属阴,七分属阳”,如果真到了阳虚的阶段,人参则不足以当次大任,而需要附子、干姜这种霸道药物。

黄芪独以补气为主,而且可以升举阳气,如果气虚要选择药物,那一定是黄芪,一是因为黄芪价格便宜,药材易得;二是黄芪的补气作用却是较强。此外黄芪还是外科常用的药物,用于疮、痈的治疗。黄芪应用最好的还是仲景,仲景用黄芪有三个剂量,剂量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伤寒杂病论》中黄芪有“利水、补虚、除痹”的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血痹的主方。

地龙是什么龙?其实地龙不是龙,而是蚯蚓。地龙舒经活络,打通人体郁闭的血脉。地龙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善于钻泥打洞,因此通经脉的作用很强。有地龙通经活络,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又有黄芪补气,不仅补充了人体的五分阳气,而且使元气周边全身,行尽全身经脉。这才是补阳还五的真正含义。

疑问4:中医养生穴位之八邪穴?

大家知道八邪穴在哪吗 *** 这个穴位有什么效果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八邪穴的具体内容吧。

八邪穴的位置

取穴方法:患者微微握拳,八邪穴的位置在手指背侧,第一~五各两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生理解剖:穴位下有面板、皮下组织和骨间肌。分布有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指背支。

八邪穴的功效

八邪穴的的作用可以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1、手指关节疾病,手指麻木。2、头痛,咽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配伍穴位:配后溪、三间,主治手指麻木;配曲池、外关、合谷、阳池,主治上肢多发神经炎。

针刺八邪穴治脑血管痉挛性疼痛

刻诊:头疼、失眠,饮食苦涩,口干苦,恶心欲呕,苔黄腻边尖赤红,脉浮涩迟。治以疏风清热、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取穴:八邪穴。

操作方法:嘱患者平躺,常规消毒。取28号0.05毫针,用指切进针法进针八邪穴,施泻法,得气后嘱患者作深呼吸。针灸半小时左右患者自觉疼痛缓解。上法加减调治一周,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针刺八邪穴治类风溼性关节炎

刻诊:面色暗淡,紫斑呈蝴蝶样,手背、肘、踝关节红肿热痛,遇温则舒,遇寒则剧,舌赤腻,脉沉数。证属寒溼凝聚痰瘀阻滞,正气不足,血行无力而瘀阻,治宜化痰祛瘀,舒筋通络,取八邪穴。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取28号0.05寸毫针,直刺八邪穴,得气后再次采用强 *** 泻法,针灸30分钟后取针,隔槐艾灸15分钟。禁冷水,上方加减调治半月病告痊愈,随追访半年未发。

针刺八邪穴治癫病

刻诊: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眼球上窜,喉部痉挛,抽搐吐涎,指纹青紫,体温38.6。证属内有郁热,外挟风邪,心家有热而箦惊,肝家生风而发热。治宜清心熄风,开窍定癫,取八邪穴。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取28号0.05寸毫针点刺放血,5分钟后,小儿面色渐转红润,意识正常,体温经过1小时观察恢复正常。嘱家属禁小儿吃生冷食物、瓜果,不要让她啼哭。上述症状调冶半年,随追访至今未发。

体会:肝为风木之脏,主筋、主藏血。血热燔灼肝经,筋脉失养而动风,邪热内盛,热极生风,上扰清空则头晕胀痛,横窜经脉则手足躁扰甚则瘛。取八邪穴而用泻法,可泻其邪而扶其正,故取得佳效。

*** 八邪穴治中风后手功能障碍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很棘手,尤其是手的功能障碍,恢复更是缓慢。很多患者,中风很长时间了,手还是半蜷著,伸不开。笔者运用 *** 患手的八邪穴、配合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极佳。

具体方法:每天坚持 *** 患手的八邪穴***五指伸开,两指间的赤白肉处即是,左右两手共八个穴***3-5次,每次至少15分钟,力度适中。再配合服补阳还五汤3-5周。补阳还五汤:黄芪60克,当归尾、赤芍、桃仁各9克,川芎、地龙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出处:《素问·刺疟论》:“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针灸大成》:八邪。

别名:八关。《针灸大成》又依次分别称为:第1、2指缝处称大都;第2、3指缝处称上都;第3、4指缝处称中都;第4、5指缝称为下都。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补阳还五汤养生之家,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