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工信部约谈特斯拉,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提问一:工信部约谈特斯拉:深入解读背后原因及其影响

优质回答最新消息,工信部近日约谈了特斯拉,要求其落实安全质量主体责任,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益。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特斯拉未来的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约谈背景

此次约谈特斯拉的背景大致有三个:一是特斯拉近期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受到关注,项链事故、电池起火等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二是针对电动汽车的政策趋紧,如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文件强调了电动汽车生产质量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定;三是自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加强管理与监管的势头愈来愈明显。

约谈内容

据工信部发布的消息,此次约谈旨在推动特斯拉落实安全质量主体责任,加强产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益,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具体来看,工信部要求特斯拉落实“召回制度”、建立“缺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收集、分析消费者投诉信息”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影响分析

首先,此次约谈仅表明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并不是给特斯拉定性为违法或违规行为,因此不会对其正常业务产生影响。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有望推动特斯拉进一步提高其在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由于国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都面临着同样的监管压力,因此,此次约谈也有助于倡导公平竞争、合理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展望

针对特斯拉的约谈,未来还可能会有其他外资企业受到类似监管措施的影响。中国政府加强管理和监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有更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特斯拉而言,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场上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正迅速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此次约谈可以视为其在中国市场上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检验,而特斯拉也有望通过此次事件提高其公众形象,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中国消费者群体。

结语

此次工信部约谈特斯拉,出发点是促进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保障消费者权益。对于特斯拉而言,进行合规经营是其必须遵循的方向。我们期待其通过此次事件,推进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希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更加优质和平等的发展环境。

提问二:工信部约谈特斯拉,“减配门”真相浮出,车主已无奈欲起诉维权

优质回答特斯拉的“中国”是否太快了呢?毕竟古话道:“慢工出细活”。在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建成并迅速发布上市Model3后,人们对于特斯拉是敬佩的。而就在Model3国产化的第一批车主使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了自己的汽车跟介绍的不一样。

现在再回头看看特斯拉Model3的生产不得不对特斯拉的产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就在特斯拉被曝出减配事件以后,在这件事情上,特斯拉的官方也未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对于这种情况,工信部于3月10日约谈了特斯拉,让我们先来看看特斯拉“减配门”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产Model3被减配?

就在3月2号的时候,有特斯拉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子系统有点不对劲,依照拿到的信息清单来看,自己的车子应该使用的是HW3.0芯片才对,懂车的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子使用的是HW2.5芯片。说起来芯片的差距不是太大,就差了一级,但是对于这种产品和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肯定是让人心里不舒服的。对于这种情况,这些车主就将该情况反映给了特斯拉官方平台和315平台,重点是特斯拉的官方回应。

官方回应

首先是3月3日官方发布的声明:对于这次出现硬件安装不一致的问题,确实存在,不过这是因为疫情期间供应链出现了问题(错不全在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上糠了),在疫情结束供应链正常后(现在没有,等正常后才能更换),会按照计划为那些控制器硬件跟信息清单不一致的中国制造标准续航升级版的Model3车主,将HW2.5免费更换为HW3.0的服务。(我们会有计划的进行更换,大家不要急也没用)

马斯克的看法

这件事情并没有因为官方的这次声明而平息下来,网上争论最严重的两个点是,在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错明明是在特斯拉,为啥特斯拉不立刻进行更换而是需要车主等待,特斯拉对于这件事情是否上心?第二个配备车辆套件不一致(HW3.0的单芯片算力和图像处理能力比起HW2.5要高出好几倍,而且HW3.0是特斯拉为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中识别交通信号功能自主研发的,HW2.5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最重要的是这次事件是否说明特斯拉的汽车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有多少可能性?而这次特斯拉减配事件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减配门”事件。

而对此身为特斯拉CEO的马斯克看样子是毫不在意,就在3月5日,马斯克就“减配门”事件在推特上发文称:“想来那些投诉的车主或许根本不知道FSD,事实上那些车主也并没有订购FSD,其实只要在车辆交付后又订购了FSD,那么车辆的车载计算机将是可以免费升级的”想来马斯克是弄不懂为啥中国民众这么愤怒,而对于此番话语,很明显有着甩锅加推销的嫌疑,产品当然可以推荐,但是使用这种偷换概念的推销方式就是大错特错了,消费者对于这件事情的怒火程度可想而知。

工信部约谈特斯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很多的特斯拉车主都在指责马斯克的“奸商嘴脸”,同时有买了进口Model3的车主表示他的车子也存在同样的被减配问题,而特斯拉也引起了网络上一片声讨。虽然3·15晚会因为疫情而延期,但是“减配门”事件还是引起了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注。就在3月10日,工信部就部分Model3车型未能正常安装HW3.0违规减配安装了HW2.5组件问题约谈了特拉斯(上海)有限公司,随后责令特斯拉必须依照有关规定立即整改,必须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确保产品质量和其一致性。

中国车主欲集体起诉

虽然部分车主已经接到了特斯拉发送的免费更换的信息,但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很不满意,同时也有部分车主表示,对于进口Model3的问题一直未收到解决办法。对于特斯拉这种置之不理的行为,他们只能通过收集证据,然后通过法律途径进行集体起诉,获得维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斯拉确实存在着实车与信息清单不符,对于是否存在欺诈就让法律来判决吧!

写在最后:

很明显马斯克并不了解中国,从特斯拉的官方回应来看,对于该事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希望工信部的约谈能够令他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身为特斯拉CEO的马斯克的回应就给人一种在避重就轻的感觉,而且对于出现问题没想着如何解决反而是觉得别人没有购买FSD的偷换概念的方式非常令人不满。

特斯拉一直都受到不少好评,产品一直给大家媲美豪华车的感受,但这次“减配门”事件确实令消费者不满与寒心。也许是特斯拉在中国发展的太顺利从而心态上太过自大,如果真的逼得车主不得不通过维权来保证自己的基本权益,特斯拉有可能丢失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电动标杆形象。如果真的这样发展下去,对于特斯拉来说值得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提问三:马斯克先生,请你来了中国也不要太嚣张

优质回答妈妈一直教育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想必马斯克只听过后半句。

3月10日,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针对特斯拉Model 3车型部分车辆违规装配HW2.5组件问题约谈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责令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按照《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立即整改,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安全。

显然,此前特斯拉被曝的“减配门”事件仍在3·15前夕持续发酵。

3月2日,有部分国产特斯拉车主在网络上爆料称其车辆控制器硬件代码与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上标注不一致。其所购Model 3的《电动车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上明确注明硬件型号为HW3.0,但实际装配的硬件型号却为HW 2.5。部分进口Model 3车主也反应存在同样问题。

按照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自研的HW3.0芯片明显优于英伟达提供的HW 2.5芯片。

次日,特斯拉官方回应说明,上海超级工厂于2月10日开始复工复产。期间基于供应链状况,没有选装FSD(全自动驾驶)的部分Model 3车型为按时交车,一部分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 3安装的硬件为HW2.5。特斯拉表示,随着产能以及供应链恢复,将按计划陆续为控制器硬件为HW2.5的中国制造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 3的车主提供免费更换HW3.0的服务。

不过对于这样的处理,很多车主并不满意,认为特斯拉存在欺诈之嫌,目前已经有车主要求按照法律规定“退一赔三。”

而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则在推特上回应“减配门”称,“那些投诉的车主实际上并没有订购FSD。他们可能并不清楚,如果在交付后又订购了FSD,那么相应的计算机硬件是可以免费升级的。”马斯克还补充说,特斯拉目前正计划在本月晚些时候发布FSD的更多功能。

对于这一回应,网友们纷纷认为马斯克不但没有表达出应有的歉意,反而指责消费者没有选装FSD功能,马斯克避重就轻的回应以及态度更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

据了解,在美国市场,特斯拉官网显示装备HW3.0芯片需要“购买FSD”这一前提条件。但在国产特斯拉model 3车主的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中,清楚的写明了该车配备的是HW 3.0芯片。

此外,在2019年4月特斯拉举办的“Autonomy Day”发布会上,HW 3.0芯片首次展出时当时特斯拉就明确承诺过,“HW 3.0将使全部车辆在不影响成本和行驶里程的情况下,使安全性和自动驾驶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所以针对特斯拉官方表示在没有装FSD的情况下,HW2.5和HW 3.0差别不大,这一说法引起了争议。

显然,马斯克是已经忘记了特斯拉曾经对他的消费者所作出过的承诺,而遗忘更是首先送给了中国消费者们。

事实上,除了此次的“减配门”事件外,特斯拉在华发展一直争议不断。此前,特斯拉对车型多次起火事件未能说明原因,并且在产品调价上十分反复,这些都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

可能马斯克还不太了解中国“饭圈文化”和粉丝效应的力量,或是进入中国市场时太过顺风顺水让他冲昏了头脑,甚至是忘了政府对于特斯拉一开始的“帮助”,才有了特斯拉的“上海”。

据特斯拉于2月13日发布的向SEC提交的2019年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政府向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了约8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9亿元)的某些特定补助,包括约4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现金和价值约39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的其他补助。

其实马斯克应该知道中国消费者对于特斯拉的重要性,特斯拉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盈利,而2019年特斯拉电动车全球交付量达到36.75万辆,中国销量占比达13%,同比增长50%。

此前因疫情原因,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产计划受到了一定影响据外媒报道,特斯拉近期有意提升其上海工厂的产能,并且计划在该工厂内生产新车型。

金融投资机构申港证券在3月1日举行的投资者大会上的录音显示,特斯拉上海工厂目前采用的是单班制运营,每周能够生产大约2,000辆汽车。该公司本月将会启动第二班次,其产量将提高到每周3,500辆。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恢复生产,正在全力生产国产Model 3车型。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也曾表示,原定春节后2月初的交付会暂缓,特斯拉会尽力在疫情好转后补上之前暂缓的。

就在3月10日,特斯拉第100万辆电动车正式下线。此前特斯拉表示,有望在今年实现50万辆的交付目标,其中国产Model 3和Model Y将会成为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说白了,特斯拉是希望中国市场成为其圆梦50万辆交付计划的重要支持者。

或许是车太受欢迎,马斯克和特斯拉在面对全世界消费者时态度总是显得格外的“强硬”。但如果马斯克和特斯拉在中国生产行为不能够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以及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消费者,那么一切都只是枉然。

文/匹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提问四:特斯拉上海工资被约谈了吗

优质回答特斯拉上海工资被约谈了。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3月10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针对特斯拉Model3车型部分车辆违规装配HW2.5组件问题约谈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提问五:虚标、吹牛、欺诈……车企干的这些事该有人管管了

优质回答2020年,江西人章先生冲着“自动驾驶”的亮点,购买了一辆特斯拉,还不惜花费5.6万元加装了“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特斯拉官网上对这个“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的描述是——“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包括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变道、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喜提爱车之后不久,章先生的车在“自动驾驶”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竟然直接撞向昌栗高速一个施工路段的路障,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章先生非常纳闷,特斯拉大肆宣传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居然连最常见的路障都无法识别,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做出任何制动等应急反应。随后,章先生联系了高速交警,令他意外的是,交警认定司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事后,章先生去找特斯拉“讨说法”,而特斯拉则教章先生长了记性,工作人员指着官网页面下方的一行小字标注让他看——“车辆尚未完全实现自动驾驶”。章先生花了5.6万元买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实际上不过是一个L2级的自动驾驶辅助,类似的功能,其他厂家的选装价格仅为一两万元。

2020年底,特斯拉将一个L2级驾驶辅助系统,命名为FSD(Full Self-Drive),即“完全自动驾驶”。

『 吹牛已成新能源车市场营销常态 』

像章先生这样被厂家过度宣传所误导的消费者并不是个案。

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市场尤其严重。汽车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直接关乎消费者以及公众的生命安全,新能源车行业愈演愈烈的“吹牛”之风应该有人来踩踩刹车了!

越来越虚的续航

新能源车最常见的虚假宣传就是续航里程虚标。今年1月,特斯拉就因为续航虚标被韩国重罚28.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00万元)。

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称,特斯拉在广告中夸大了在韩销售车型的电池性能,包括Model 3在内的特斯拉车型在零下气温中行驶时,续航会下降,而这些情况在官网和广告中都未注明,涉嫌违反韩国《公平标签和广告法》。

在被KFTC调查后,特斯拉韩国官网将Model 3的续航里程,更改为“单次充电高达528公里”,此前的宣传为“超过528公里”。

国内也屡有相关投诉。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位来自天津的王女士称,系统在未行驶的情况下显示满电状态下该车续航里程仅为378公里,而非当初销售人员告知的480公里。王女士主张特斯拉北京公司、特斯拉天津公司在向其销售车辆时对于车辆行驶里程存在欺诈行为,要求退还购车款并三倍赔偿。

另外,北京新诚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某购买Model 3长续航版后,发现车辆表显的续航里程为520公里,实际续航里程只有400公里左右,远远达不到厂家宣传的668公里。新诚公司认为,特斯拉构成虚假宣传,存在欺诈行为,诉求判令退车退款。

曾深陷车主连环维权事件的小鹏汽车,也被曝出续航虚标的问题。一位小鹏P7车主张先生投诉,小鹏P7提车半个月后,出现一晚上掉电10-20公里的现象,当时宣传480公里的续航,实际也就跑240公里左右,最多大概270公里。张先生担心到了冬季车辆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缩水。

明目张胆的欺诈

2022年小鹏P5遭大量用户投诉,原因是消费者发现,在小鹏P5 2021年的工信部轿车公告中,锂电池生产商赫然写着宁德时代,但其更改供应商后却依旧以宁德时代为卖点。对此,小鹏汽车则表示从未以电芯品牌作为卖点,并不存在误导行为。

但众所周知,电池、电机和电控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一直是车企对外宣传的重点,也是消费者买车时关注的重点,小鹏汽车所谓“没有将电池作为卖点”的说法不仅荒唐而且可笑。

小鹏P5 550E维权车主发现,该车的电池采用中航锂电的电芯,电池包封装贴牌“肇庆小鹏”。

这种以次充好、货不对版的事,特斯拉也干过。2020年有特斯拉车主爆料称,原本应该安装的整车控制器型号从Hardware 3.0硬件变成了算力较差的Hardware 2.5,“拆了自己的新车才发现芯片被掉包”,车主称。

直到越来越多的车主现身说法,特斯拉才承认是因为供应链问题才更换了部分车辆配件,并为涉及到的车辆进行更换,之后特斯拉也被工信部约谈。

与续航虚标相比,零部件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行为性质更加恶劣,这不仅是过度或者虚假宣传的问题,本质上是欺诈。

“永不自燃”的电池

针对担心电池安全的用户痛点,不少厂商开始标榜自己的电池“永不自燃”。

比如宁德时代就曾宣称自己的NCM811三元锂电池“永不起火”,但在投入市场后,搭载该款电池的许多车型无一幸免,连续出现多次爆燃事故——

2021年2月,一辆小鹏P7在广东肇庆街头发生自燃;2021年7月,一辆蔚来EC6在高速上受到撞击后发生自燃;2021年8月,上海市静安区一辆蔚来ES6发生自燃事故,经调查是电池原因发生爆炸起火……

尽管多个搭载了宁德时代NCM811电池的车型发生了自燃事故,宁德时代依然表示不会放弃NCM811电池发展路线,不仅有NCM811高镍三元锂电池,还有NCM523、NCM622等电池。

越来越快的“零百加速”

纯电动车的“加速性能”一直是车企们津津乐道的卖点,也是很多消费者追捧电动车的理由。随便一台电动车加速性能都堪比超跑,但事实上,某些纯电动车宣传的0-100km/h加速是有水分的。

要达到厂商宣传的“零百加速”3秒多,必须满足满电、路况良好等前提条件,但宣传广告上却没有此类标识和备注。在只有50%电量时,这些车型的0-100km/h加速都比宣传数据变慢了不少。

而且,如果没有其他性能配套,比如更好的刹车系统、抓地更好的轮胎、更好的车身刚性、更好的悬挂系统、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过快的加速性能不仅不是优点,反而因为更容易导致失控而是一个缺点,而且这个缺点还可能很致命。但这一点,EV厂家是不会去考虑的。

望眼欲穿的交付

2022年某投诉平台上,众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都表示遭遇了延迟交车的情况,等待超过3个月的情况十分普遍。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具体的消费者而言,交付了定金和车款之后,车辆迟迟不能交付不仅很熬人,也是有成本的。现代社会,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有时候是最大的成本。从厂家的角度,不能如期交车,就是承诺无法兑现,就是违约。

更过分的是,部分车企会采用躲避的方式来“冷处理”,消费者的权益在他们心目中完全可以无视。

不自动的“自动驾驶”

近10年,汽车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吹牛”,恐怕就是“自动驾驶”。特斯拉首先提出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但所谓的“自动驾驶”套件FSD只不过是一个L2级辅助驾驶系统。

特斯拉的这种夸大宣传已经造成多起恶性事故,特斯拉也由此在国外受到多家组织的调查和指控。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指控特斯拉在广告中对自动驾驶进行了虚假宣传;在德国,特斯拉Autopilot和FSD的描述也被认为是误导消费者的营销策略。

但在中国,特斯拉官网依旧采用“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宣传字眼,试图迷惑中国消费者。

国内造车新势力也跟着特斯拉大玩文字游戏。在之前的宣传中,多家造车新势力将营销重点放在了“自动”二字上,例如蔚来的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小鹏的XPILOT 3.5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还有“放心开 有我在”的理想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

到了2021年,蔚来ES8车主林先生在使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不幸发生车祸离世,才惊醒了消费者,大家明白了所谓“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并不靠谱。新势力车企也纷纷悄悄删除了“自动”二字,改用更加含混的“智能辅助驾驶”等表述方式。而在2022年,蔚来汽车又忍不住将辅助驾驶系统改成“蔚来自动驾驶”。

蔚来自动驾驶,普通人按字面理解就是完全自动驾驶,但实际上它依然只是L2级驾驶辅助。

“500万内最好”

2022年理想发布了L9,这台车最让大家记住的是李想那句“500万内最好的家用SUV”;随后上市的小鹏G9则自称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蔚来ES7则自称“50万SUV天花板”。

华为余承东在问界M7首批车主交付后表示,“我们的车最大缺点是价格太低”,并称“问界M7舒适程度体验可谓是超越了百万级的豪华车型”。

不得不说,在汽车营销领域,造车新势力们靠这种不惜与广告法“死磕”也要吹牛的精神,收获了一波又一波关注度,在流量为王的今天确实是赚到了,但企业和品牌的诚信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瓦解,最后破产。

编者按:

过度和虚假宣传应承担法律后果

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种种过度宣传、虚假宣传,还有抹黑对手的攻击性宣传,层出不穷,事实上对消费者已经造成了严重误导(不少人打开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之后,真的以为可以躺着开车),产生了严重后果,对整个行业也造成了恶劣影响。

一方面,过度宣传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这毋庸多说。另一方面,务实严谨的车企吃亏,敢吹能吹的车企却火了,长此以往车企只会比谁更会吹牛,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有些车企之所以这么敢吹,主要还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甚至不会受到处罚。为了行业更加健康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关管理部门该出手了,对于那些言过其实的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要“零容忍”;对于消费者,我们的建议是“最好的维权就是不用维权”,买车时大家要远离那些喜欢吹牛的品牌、三观不正的品牌。‍(文|葫鹿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Dear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明白工信部约谈特斯拉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