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春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清胆和胃的大柴胡汤
- 2、大柴胡汤 方剂
- 3、复方大柴胡汤简介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疑问一:清胆和胃的大柴胡汤
最佳答案大柴胡汤来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临证时其用法主要为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半升(12g),生姜五两(15g),枳实四枚(12g),大黄二两(6g),大枣十二枚(9g)。(注:按古之一两、今之一钱(3g)计量,临证可根据病情及体质调整用量)
煎服方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即以水2400ml,煮上列各药至1200ml,去药渣,再煎至600ml,温服200ml,每日服3次。
和解少阳,兼泻里热
大柴胡汤系张仲景为少阳阳明合病所设,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证之主方。《伤寒论》原文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根据条文以方测证分析认为,本证多由病在少阳兼邪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热扰阳明,胃气内结,则胃脘痞硬;胃气上逆,则呕吐;热迫大肠,下迫下注,则下利;或浊热内结,则大便硬;热结阳明,胃气壅滞,则胃脘拘急或疼痛,或按之痛;胆热扰心,则心烦;胆热上攻,则口苦;胆热逆乱经脉,则胸胁苦满或疼痛;胃气不降,则不欲饮食;正气乘其势而抗邪,则往来寒热或潮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少阳阳明郁热之征。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
本方功能和解少阳、兼泻里热,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方中柴胡专入少阳、疏邪透表为君药,黄芩擅清少阳之郁热,与柴胡同用,能和解少阳,是为少阳病未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而设;少用大黄泻热通腑,枳实行气破结,二者相配,可内泻热结,是为“热结在里”之心下痞满硬痛、大便不解、呕不止、郁郁微烦而设;芍药缓急止痛,配大黄可治腹中实痛,伍枳实能调和气血,协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以防木乘中土;半夏和胃降逆,生姜重用则止呕之功更著,以治呕逆不止;大枣和中益气,合芍药酸甘化阴,既可防热邪入里伤阴之虞,又能缓和枳实、大黄泻下伤阴之弊。总之,本方配伍体现了和解及攻下两法的结合运用,但以和解少阳为主、泻下之力较缓。
辨证施治应用之道
综合现代医学研究报道,大柴胡汤具有抗炎,镇静,双向调节免疫机能,利胆,降低括约肌张力,降低胆石形成率,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肝脏,调节新陈代谢,降血脂,降血压,抗过敏,镇痛,止呕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该方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基础。
方剂功效: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适应证候为少阳阳明热证,表现为胃脘痞硬,呕吐,下利,或大便硬,胃脘拘急或疼痛,按之痛,心烦,口苦,胸胁苦满或疼痛,不欲饮食,往来寒热或潮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若有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神曲,以消食化积;若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若有胆结石者,加海金砂、郁金、石苇,以利胆化石消石;若有胁痛者,加延胡索、桃仁,以行气活血止痛;若眩晕者,加天麻、菊花,以清眩止晕;若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黄连,以清心益血,舍魂安神等。
因本方属攻下邪热之剂,故里虚者禁用。
可治疗多科疾病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以消化系统的病症最多。肝、胆、胰三脏器病变表现多集中在胸胁以下和上腹部,这和张仲景原文“心下急”“心下痞硬”和“按之心下满痛”的描述从部位上讲是一致的,大柴胡汤可以作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专方。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胰腺炎;肝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穿孔;急慢性阑尾炎;麻痹性肠梗阻等。近代以之治疗急腹症,可避免手术之苦,尤具优势。在日本,大柴胡汤已被制成颗粒剂和片剂,广泛用于治疗肝功能障碍、黄疸、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慢性心衰、胆心综合征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扁桃腺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等。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脂肪肝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头痛、三叉神经痛、失眠、眩晕等。
妇科病症,如妇科急性感染性疾病、盆腔炎、盆腔粘连症、经行咽喉肿痛等。
儿科病症,如小儿发热、小儿胃肠型流感、小儿中毒性肠麻痹等。
皮肤科病症,如痤疮、带状疱疹、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等。
一方治多病是中医的特色,异病同治的关键在中医辨证。大柴胡汤主治少阳病兼里实证,选用其治疗各科疾病时,必须抓住少阳病兼邪热入里,热结于里这一病机,抓住证候要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发热(寒热往来)、口干苦、食欲不振。不仅要注意到方证的具体表现,还应当注意结合中西医的各种诊断技术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患者既往有肝胆胰疾患,出现了大柴胡汤的应用指征即可使用,务求“方证相对”才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作者简介
李步满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中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医药“双百工程”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代谢性心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于中医药治疗内科病、妇科病、产后病、疑难杂病等。
编辑 | 栾兆琳
校对 | 荆伟龙
疑问二:大柴胡汤 方剂
最佳答案大柴胡汤: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洗半夏9g、生姜15g、炙枳实9g、大枣4枚、大黄6g
(具体用量可根据病情的轻重用以相应药物的加减)
水煎2次,去渣,再煎,分2次温服,日3次。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现代一般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疑问三:复方大柴胡汤简介
最佳答案目录
1 拼音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复方大柴胡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复方大柴胡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医学资料选编》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复方大柴胡汤
1 拼音
fù fāng dà chái hú tāng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复方大柴胡汤
2.1 处方
柴胡 黄芩 川楝子 延胡索 白芍药 生大黄(后下)各9克 枳壳 木香 生甘草各6克 蒲公英15克
2.2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治溃疡病急性穿孔第二期,从气血郁闭证转化为里实热证者。
2.3 复方大柴胡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首剂由胃管注入,以后每日一剂或两剂,晚上服或早晚分服。也可制成冲剂,用温开水冲服。
若腹腔感染重者,加金银花、连翘等;便秘,加芒消;瘀血重者,加桃红、红花、生蒲黄、川芎等。
2.4 摘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3 《医学资料选编》
3.1 方名
复方大柴胡汤
3.2 组成
柴胡12g,黄芩9g,枳壳9g,川楝子9g,大黄9g,玄胡10g,白芍10g,蒲公英15g,木香6g,丹参6g,甘草6g。
3.3 功效
和解表里,清泻热结。
3.4 主治
溃疡病穿孔缓解后腹腔感染,腹部有压痛,肠鸣,便燥,身热,脉数,舌苔黄。
古籍中的复方大柴胡汤
《玉机微义》:[卷九热证治法]发表攻里之剂
通圣古之复方也今复之又复制法盖可知矣而学人识之大柴胡汤治伤寒杂证发热脉沉实弦数热日数多或有表复有里脉.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六伤寒门]伤寒后劳复(附论)
升。分三服。治病后劳复。或因洗手足。或梳头。或食复方。用取洗手足汁。饮一合。又取头中垢如枣核大。吞一.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姜至半斤。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按】按之心下满痛之下,当有“有潮热”之三字.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一]温邪门
用水两盏另煎,煎至半盏,冲和前煎,徐徐服下。此为复方法。病系温邪,而阴虚欲脱,故立此法。凡暴喘多实,.
《医述》:[卷十六·方药备考方论]伤寒方论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春柴胡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了解不少了,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