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如何提高小儿免疫力,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提问一:幼儿增强免疫力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提高小儿免疫力用什么药

赵丽斯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儿科

增强小孩免疫力的药物有中药、西药、微量元素制剂、膳食补充剂等。

提高儿童免疫力的药物种类有很多,①中药类:玉屏风散、黄芪、党参、槐杞黄颗粒等;②西药类:转移因子、胸腺肽、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免疫球蛋白等;③膳食补充剂:牛初乳、益生菌制剂、多种维生素;④微量元素制剂。

不同种类的免疫调节剂具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如长期服用中药具有肾肝毒性,不可擅自长期服用。对于西药类,大部分副作用明确,如免疫球蛋白等生物类药物长期服用可抑制骨髓生长。而保健品类产品属于非药物,但要注意的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可过量服用,过犹不及,要适量补充。

在给孩子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提问二:增强孩子免疫力的药物,有没有好推荐?

能够帮助小儿提高免疫力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比如临床上经常用的玉屏风散、复方黄芪口服液、槐杞黄颗粒等中药或中成药,或是其他药物如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匹多莫德等。但是具体选用哪种药物,需要由临床医生根据小儿的情况,进行具体选择应用。

1、中药或中成药:如玉屏风散、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其属于补益药物,有益气、固表的功效,可以调理小儿体质,对脾胃功能的调整效果较好,可间接帮助小儿提高免疫力。除此之外,复方黄芪口服液有补血养气、固本止汗的功效,可用于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的小儿,通过调理也可以间接提高小儿自身的免疫力。还有槐杞黄颗粒,可以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小儿体质虚弱,通过调理小儿体质,可达到一定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其他药物:如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匹多莫德等,可以提高呼吸道的免疫力,还有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小儿硫酸亚铁糖浆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利于自身免疫力的提高。还可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接种卡介苗、流感疫苗等疫苗,以及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可提高小儿自身免疫力。

如果发现小儿特别容易生病,可以先通过饮食和运动、睡眠方面的调整。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平时不要吃太多的零食,不要给小儿特别大的压力,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果通过措施,小儿还是特别容易反复生病,可以到医院就诊进行药物治疗。

提问三:宝宝免疫力低吃什么中药?

小儿免疫力低的食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黄芪双菇汤

【用料】黄芪10克,鲜蘑菇25克,水发香菇25克。

【制法】先将黄芪煎汁约50毫升备用。将两种菇切碎,在油锅中略炸一下,加入黄芪汁及鲜汤煮熟,加调料即成。

方法二:银耳冰糖粥

【用料】银耳10克,冰糖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银耳泡发,粳米洗净。将银耳、粳米、冰糖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2000毫升,先用旺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60分钟,以银耳、粳米熟烂为度。

方法三:炒双菇

【用料】水发香菇100克,鲜蘑菇100克,精盐、黄酒、味精、酱油、白糖、麻油、生姜末、鲜汤各适量。

【制法】先将香菇、鲜蘑菇洗净,切成薄片。在锅里加入植物油,烧热后放入生姜末煸香,加入香菇、蘑菇煸几下,加入黄酒、酱油、白糖继续煸炒入味,然后加鲜汤烧开,放入味精,勾芡即成。

方法四:银耳香菇羹

【用料】银耳10克,干香菇6克。

【制法】先将干香菇煎汁,再将汁以文火熬银耳至黏稠,加冰糖少许。

单纯的使用食疗方法来治疗免疫力低效果是很缓慢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才能够见效,所以在此同时可以用芝元倍健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来进行辅助调治,芝元倍健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所含的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可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诱发机体免疫力,激活机体吞噬活性,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得外在菌难以留存体内,从而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

提问四:小儿免疫力低下,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调理

小儿免疫力低下是许多家长都面临的问题。除了药物治疗,还有许多非药物的方法可以帮助调理。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中药中,如玉屏风散、黄芪、党参等都是常见的选择。西药方面,转移因子、胸腺肽等也是提高免疫力的好帮手。不过,家长们需要注意,长期服用中药可能会对肾脏产生毒性,所以切勿擅自长期使用。对于西药,大部分的副作用都是明确的,例如长期服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抑制骨髓生长。

🍎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均衡的膳食搭配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刚断奶的小孩,妈妈们可以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此外,多喝水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保持黏膜湿润。

🏃户外活动

让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都有助于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

🌿中医推拿按摩

中医的推拿按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殊原因警惕

在此之前,家长们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存在特殊原因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的免疫功能缺陷或继发性的免疫功能缺陷等。如果有这些问题存在,建议及时就医。

提问五:增强儿童免疫力中药方

提高免疫力的 中药 有哪些妈妈应该先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属于哪一种虚弱,再对症下药,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免疫力不足类型以及 食疗 供妈妈参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给宝宝煲中药一定要遵医嘱。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增强 儿童 免疫力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增强儿童免疫力中药方

1、阴虚型

宝宝平时容易口干舌燥、心烦胸闷、晚上睡觉时流汗,一 感冒 就嘴巴就破皮,这是 中医 里说的阴虚型的免疫力不足,可以用天门冬、黄芪、玉竹、天花粉、桑叶等中药来改善宝宝的体质。

2、脾气虚

脾气虚的宝宝容易累、中气不足、胃肠道 消化 不好、经常 拉肚子 ,妈妈可以用黄芪、茯苓、人参、扁豆、党参、白术等中药补脾益气。

3、阳虚型

阳虚型的宝宝手脚容易冰冷、面色比较苍白、怕冷、大便经常不成形,妈妈可以用人参、党参、白术、黄芪、桂枝等中药来改善宝宝体质。

4、血虚型

血虚型宝宝经常觉得 头晕 、心悸、睡不踏实、面色苍白,妈妈可以用当归、酸枣仁、远志、川芎、柏子仁等中药来改善宝宝体质。

提高小儿免疫力的中成药有:

(1)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颗粒是治疗感冒反复发作的一首名方,方名就很有意思,具有玉做的屏风一样的作用,可以防止风邪对人体的侵袭。由生黄芪、白术、防风3味药组成,主要利用黄芪益气固表,防止风邪侵袭;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固表;防风辛温发散,可以祛风。本品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胱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5克(1袋),每日3次。

(2)黄芪颗粒:

黄芪为豆科 植物 ,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能兴奋中枢 神经 系统、抗疲劳,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防止气虚、感冒和感染颇为有效;黄芪能显著增加 血液 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黄芪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中医临床常用其提升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诸多气虚衰弱病症。简单说黄芪是补气、提高免疫力的好药。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4克(1袋),每日2次。

(3)益气健脾口服液:

由山药、太子参、绿豆、南山楂、桑叶、乌梅、莲子、白扁豆、黑豆、稻芽、鸡内金组成。功效为健

脾益气,和胃化食。适合于自汗,盗汗, 消化不良 ,伤食,脾虚疳积者。

用法用量:口服,小儿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4)小儿健脾口服液:

主要成分为黄芪、白术、枸杞子、紫河车等。功效为益气健脾,和胃运中。适合于脾胃虚弱,呕吐泄泻,不思饮食者。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或周岁以下小儿每次4~5毫升;2~3岁小儿每次5~10毫升;3岁小儿每次10毫升。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

(5)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

主要成分为黄芪、莱菔子(炒)、白术(炒)、山楂(炒)、山药(炒)、桑叶、大枣。功效为益气固表,健脾消食。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易反复外感, 营养 不良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3岁以下每次5~10毫升,3岁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用时摇匀。

(6)槐杞黄颗粒:

主要成分有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功效为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小儿体质虚弱,反复感冒。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3周岁每次半袋,每日2次;3~12周岁每次1袋,每日2次。

服用上述药品的 注意事项 :

①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②请将药品放在小儿不能接触的地方。

③小儿必须在成年人监护下使用。

提问六:中药处方帮助宝宝有效提高免疫力

宝宝免疫力比较低的根本原因是身体各方面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引发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气喘、中耳炎、肠胃炎等毛病,再加上小朋友喜欢吃冰饮、辛辣、烤炸的食物,更使肠胃系统受损,让体质更为恶化,食欲不振的结果甚至会导致小朋友发育不良。

中医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说明了正气虚弱,免疫力差容易造成外邪的入侵,即病原体的感染,以致各种疾病;若自身之免疫力调节得当,则外邪不易入侵。

因此,要让小朋友百病不侵,降低过敏机会,首要就是提升自体免疫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免疫力提升,生病的机会自然减少,疾病少了,气色就会变好,食欲也会跟着增加,身体自然强壮。

遇到罹病初期的小朋友,除了主要治病的药方外,桂枝汤的口感不错,可以调理体质;平常也可多食用小建中汤增加抵抗力;玉屏风散、四神汤、四君子汤、参苓白X散也是不错的调理方式。此外,也提供多帖药膳,供家长们于外邪侵入期帮小朋友调节免疫力。

治疗外邪侵入初期处方 一、驱邪姜汤

材料: 老姜100克、黑糖50克、水3碗。

作法: 将3种材料煎至半碗,温服饮用。

二、桂姜粥

材料: 桂枝10克、老姜四片、甘草3克、红枣10克、粳米100克、适量水。

作法: 先将桂枝、生姜、甘草、红枣洗净,煎取药汁去渣(大火后文火煎煮15分钟)。将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即成。(咽喉严重肿痛者要小心)

外邪入侵后调理处方

材料: 山药60克、百合50克(两药量可自调),冰糖、水适量。

作法: 山药去杂质洗净后,加入水、冰糖煮熟后即可食用。

平常调节免疫力处方

材料: 茯苓100克、山药100克、芡实100克、薏仁100克、小排骨数个、盐、味精适量。

作法: 将小排骨洗净待用。将中药材洗净后,加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小排骨共同煎煮至将熟后,加入适当调味料即可服用。

温馨提醒:

如果中药不当使用或吃得过多,恐怕身体上的毛病没解决,问题还更严重。尤其是许多家

长经常以黄耆、枸杞、当归、党参等来帮小朋友补身子,殊不知这些都是上火的东西,份量过多或多吃很容易上火,失去了调理体质的意义。所以,小儿进补时还是应先由中医诊断后再调理。

若同时服用中西药,中药与西药最好间隔半个小时再服用,才不致造成诸多问题。

提问七:小儿常见病感冒咳嗽发烧积食腹泻免疫力低等,常用中成药及食疗方

小孩子的病归结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小孩子的生理特点是: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所以,小孩子的调理一定要以脾胃为中心,无论是什么病,调理和顾护脾胃大原则方向不错,很多问题都会解决。

一、宝宝感冒

1.风寒感冒: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怕冷,不出汗,头重头痛,舌苔是白的。中成药可用风寒感冒颗粒/葛根汤颗粒,用量是大人的一半就可。也可以煮上葱白生姜煮水或者生姜红糖水服用(生姜去皮有利于发汗);

2.风热感冒:不怕冷,怕热,出少许汗,流黄鼻涕,咳嗽有黄痰,嗓子痛或者扁桃体红肿,舌苔黄。中成药可选用风热感冒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或者小儿解表颗粒,也可以煮点桑叶菊花水服用;

3.寒热往来感冒:宝宝一会怕冷一会怕热,一会流清鼻涕一会流黄鼻涕,食欲欠佳,可选用小柴胡颗粒。

4.感冒(外寒里热):发烧不严重,低烧,有表寒的症状(流清鼻涕、咳嗽),又有里热的症状(低烧、大便干结、舌质偏红等),可用表里双解中成药防风通圣丸。

5.流感感冒:嗓子疼,发烧,全身酸痛,可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或者抗病毒口服液。

6.风寒感冒伴有积食:中成药可选午时茶颗粒或风寒感冒颗粒加保和丸。

二、宝宝咳嗽

1.风寒咳嗽(肺寒咳嗽):受寒了或者喝了冷饮冷食就咳嗽了,有白痰,可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也可以煮着优质陈皮煮水喝,还有一个花椒蒸梨。

2.积食咳嗽:可选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就可以了。

3.脾虚咳嗽: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丸,或干怀山药煮水服用。

4.肝气不舒咳嗽:若考虑到情绪影响的咳嗽,可选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5.肺燥咳嗽:秋天时咳嗽,咳嗽没有痰,舌苔很薄,可选用用秋梨膏或者川贝枇杷膏。注意,如果孩子咳嗽痰多,这两个药是绝对不能吃的。

6.感冒后期症状基本上都没了,就剩咳嗽,可以煮点怀山药水给孩子喝。怀山药是启动脾胃功能最好的药食同源的药了,脾胃好了,肺也就会好,培土生金,这样咳嗽也就好得快。

三、宝宝发烧

1.积食发烧:有吃多,口臭,大便干燥,手脚心热,舌苔很厚,脉滑数。可用消食导滞方法保和丸加通腹泻热三黄片或一清胶囊。

2.肺炎发烧:感冒的失治误治容易引发的肺炎,宝妈们要注意,反复咳嗽不止,舌苔黄厚,大便干,尿黄,痰黄,这是肺热导致的肺炎,可用中成药小儿麻甘颗粒或者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中药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3.扁桃体发炎发烧:反复扁桃体是发炎后发展成慢性扁桃体肥大,扁桃体是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切除后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对抗细菌,病毒等防御能力就会削弱,扁桃体发炎特别非常好用的中成药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鱼腥草合剂,小儿咽扁颗粒等,还有一个单味妙方鱼腥草煮水喝。

4.阴虚发烧/生长性发烧/长牙发烧:嘴唇红,经常盗汗,多动,吵闹,舌苔薄,不厚,有反复低烧,需要用滋阴可用乌梅三豆饮就可。

5.幼儿急疹发烧:多见于幼儿第一次发烧,无明显感冒,咳嗽等症状,突然高烧39-40 ,退烧后,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睡眠可,检查颈后,耳后,下颌淋巴结肿大无压痛,偶有腹泻等,可用三豆香菜根饮辅助退烧,效果很好,也可以用双黄连口服液辅助治疗。

6.内热发烧及其他原因发烧:陈皮蚕砂竹茹煮水,辅助退烧。

现在养儿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一家三口或五口都过于宠爱宝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可能出于对孩子的疼爱拿各种食物给孩子吃,很容易就吃多了就生病。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一旦你吃进的食物超出脾胃承受的能力,脾胃就会损伤,脾胃一伤自然就会有积食。

1.单纯积食:可消食解决,同时注意调整喂养(饮食结构及习惯等),可选中成药北京同仁堂大山楂丸,焦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加鸡内金打粉冲服(农家鸡最好) ,也可以用单味鸡内金打粉冲服。

2.积食化热:可消食清热,同时注意调整喂养(饮食结构(肉类少吃,谷类菜类为主)及习惯等),可选中成药保和丸,小儿七星茶颗粒(伴有夜惊烦躁等)。

3.脾虚积食伤津:可健脾消食,滋阴生津,可选中成药小儿健脾颗粒。

五、宝宝腹泻

1.伤食腹泻:宝宝吃多了会腹泻,也不用止泻,拉出去就好了。

2.脾虚腹泻:精神不足,喜欢趴睡,常有大便不成形,便溏,一天好几次,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也可以用干怀山药煮水喝,平时用小米山药粥调理,小米粥粥油可以调理腹泻又可以调理便秘。

3.宝宝肠胃调整腹泻:宝宝胃肠比较娇嫩,吃从未吃过的食物时可以会腹泻,不要紧张,这是一个适应过程。比如断奶加辅食后,会有腹泻。尽量不要给宝宝吃稀奇古怪的食物。

4.湿热腹泻:湿热导致的,可以用绿豆汤加小米山药粥调理,绿豆汤清热利湿,小米山药粥健脾止泻。

5.受寒腹泻:吃了寒凉的水果,饮料等引起腹泻,腹痛不适,大便水样等,可选用中成药霍香正气丸,不适合吃药的,可以把这个丸塞进肚脐里。还可以选用中医外治艾灸神阙穴(即肚脐)一天两次,一次15-20分钟。

6.痢疾腹泻:里急后重,肚子很痛,拉了还痛,便脓血,这是严重湿热导致的,可以选用中成药加味香连丸。

六、宝宝免疫力低下,容易病毒感染,怎么办?

1.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肠道病毒感染,中医看多为小儿肠胃积食内热加湿的湿热环境(病毒最喜欢的环境)导致病毒感染,繁殖复制等,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也可以喝三豆香菜根饮。临床上轮状病毒也属于湿热导致的。调理方法同上。

2.小儿麻疹,麻疹初期一定要宣发出来,可以用银翘解毒丸。麻疹后期,高烧不退可以用牛黄清心丸。

3.小儿腮腺炎发病率也很高,可以用双黄连口服液/银黄颗粒/板蓝根口服液。

七、免疫力低下,体质弱容易反复出汗,感冒等。(明显感冒咳嗽时不用)

1.容易感冒,自汗多汗,怕风,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可选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玉屏风口服液

2.脾胃虚弱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汗盗汗,发育迟缓,身高偏低等,可以服用龙牡壮骨颗粒。(明显积食内热体质不用)

八、小儿其他杂症用药。

1.宝宝经常尿床,中医称为小儿遗尿通常属于肾气不固,有两个药可以选用,一是缩泉丸,一就是鸡内金散。

2.宝宝得了鹅口疮,可选用小儿导赤丸。

3.宝宝肚子有虫,可服用使君子丸/塔小糖。

4.宝宝有急性紫癜,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5.宝宝晚上哭闹不愿意睡觉,属于心火太旺问题,可用小儿导赤丸。有积食情况加鸡内金散。

6.宝宝有多动症,好动,活跃,不怕等,正确引导就可。用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

7.宝宝发育比别家的孩子慢,常有手足心热(不是积食原因的),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8.新生儿黄疸(多为湿热),可选用中成药茵陈栀黄口服液,也可用黄连甘草煮水服用。

关注 @海口中医儿科符齐敬 符医生中医科学 育儿 ,学习更多正确中医智慧 育儿 知识和 育儿 小妙招,用中医智慧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小儿常见病及疑难病等。

明白提高小儿免疫力的中药方剂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