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冰片的功效,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中医偏方轻松治痔疮
- 2、哪些中草药有它们独特的功效?
- 3、中医入门基础:数百味中药功效总结
- 4、治疗肺癌的中药.什么药最有疗效 ?
- 5、本草纲目中有那些药名?
- 6、中医药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 7、博釆众方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问题1:中医偏方轻松治痔疮
优质回答 养生导读: 痔疮是肛肠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约占肛肠疾患中的87.。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痔疮,但年龄越大得痔疮的几率就越大。治疗痔疮,是针对引起该的风、热、湿、燥等原因进行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益气活血等办法。现介绍一些治痔疮的常用方剂。
一、熏洗法
方法1:
原料:芒硝150克,明矾15克。
熏洗法 制用法:将上药打碎置盆中,加入2000毫升开水将药冲化。患者坐在盆上,先用热气熏蒸 *** ,待水温下降后,再用药水洗涤患处并坐浴到盆中,直至水凉为止,每日熏洗2—3次。
功效:主治外痔。
方法2:
原料:马齿苋、甘草、五倍子、防风各10克,枳壳、侧柏叶、当归各12克,芒硝30克,川芎15克,红花6克。
制用法:将除芒硝外的上述各味药研为细末,装入小布袋中备用。使用时将药袋和芒硝放入盆中,加入开水2500毫升,浸泡。然后患者坐浴熏洗患处20分钟。此方每天1剂,每剂熏洗2次,早晚各1次。第二次使用此药液时,只需将药液加温即可。患处经熏洗后,应涂上少量马应龙痔疮膏。此法7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炎性混合痔、嵌顿痔、血栓痔等。
马齿苋 方法3:
原料:地骨皮60克,升麻9克,桃仁12克,槐花60克,地榆60克,野菊花30克,败酱草30克,五倍子3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后去除药渣,趁热熏洗 *** 数十分钟,每日2—3次,可连续使用1周。
功效:可治疗各种类型的外痔。
方法4:
原料:皮硝30克、艾叶30克、莲蓬壳4只。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后倒入盆中,先熏后洗,每日熏洗2次。此药液可反复使用2天。此法可连续使用数日。
功效:主治内外痔。
皮硝 方法5:
原料: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荆芥各5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后,去除药渣。用此药水熏洗患处或坐浴。每日熏洗1—2次。
功效:主治内外混合痔。
二、敷贴法
方法1:
原料:儿茶15克,炙轻粉7.5克,龙骨10克,冰片5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然后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功效:主治患痔疮时间短且无肛瘘的患者。
敷贴法 方法2:
原料:锻田螺30克,锻咸橄榄核30克,冰片1.5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敷于患处。
方法3:
原料:冰片、大黄、黄柏各等份。
制用法:将上药混合后研成细末(冰片后下),装在密闭的瓶中。用时,取出适量药粉,加水调成糊状涂于 *** ,再用纱布敷在 *** 上,并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2—3次。换药前可用温水或1︰1000的溶液坐浴或清洗 *** 。
功效:治疗各种痔疮。
黄柏 方法4:
原料:云南白药适量。
制用法:先用温水将 *** 及肛周洗净,然后取适量白酒与适量云南白药调成糊状,敷于病变处,每天2次。
功效:治疗各种痔疮。
三、涂擦法(此法可治疗各种痔疮)。
方法1:
原料:大田螺数个,龙脑冰片3克。
制用法:将田螺洗净,用小刀挑开螺盖,放入适量冰片,并用刀尖在螺肉和冰片上捣戳数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螺肉会化成液体。取此液体涂于患处。
方法2:
原料:红砒(火锻)1克,乌梅(火锻)3克,枯矾3克,辰砂2克,牛黄2克,冰片1克。
制用法:将上药研成细末,装在密闭的瓶中备用。用时将药末取出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敷1—2次。敷3—4日病症即可痊愈。此方药有毒,切防误入口中。敷药后,若患处流黄水并发痛,即不可再敷。
乌梅 方法3:
原料:活河蚌1只,黄连粉0.5克,冰片少许。
制用法:将河蚌撬开,掺入黄连粉及冰片,放入碗中。待其流出蚌水后,用鸡毛蘸此药水涂于患处。每日可涂搽数次。此法适用于治疗痔疮肿痛偏于湿热蕴结型的患者。
问题2:哪些中草药有它们独特的功效?
优质回答常见中药的功效大全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3.紫苏: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行气宽中 顺气安胎 4.生姜: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5.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6.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7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8.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9.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 10.辛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 11.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12.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13.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4.薄荷: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清利头目 疏肝解郁 15.牛蒡子: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肿 16.蝉蜕: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17.桑叶: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18.菊花: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9.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20.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21.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 22.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 23.淡豆豉:解表除烦 24.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25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26.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27.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28.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29.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30.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31.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32.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33.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34.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35.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36.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37.苦参: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清热利尿 38.白鲜皮: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祛风痛痹 39.龙胆草:清肝泻火 清热燥湿 40.银花: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41.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清心利尿 42.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利湿通淋 43.紫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解蛇毒 44.野菊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泻火解毒 利咽明目 45.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46.板蓝根: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47.青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清肝泻火 息风定惊 48.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49.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50.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51.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52.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53.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54.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55.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56.熊胆: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57.牛黄: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58.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 59.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 60.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61.生地: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62.玄参: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消痈散结 63.丹皮: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退虚热 64.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泻肝火 65.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66.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67.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68.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 凉血止血 除烦止渴 69.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70.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71.大黄: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 72.芒硝: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73.大黄: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74.虎杖: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75.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76.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77.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78.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79.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80.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81.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杀虫疗疮 82.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83.巴豆: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84.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行痰水 85.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86.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87.蕲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88.乌梢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89.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90.秦艽:祛风湿热痹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 91.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 利水消肿 92.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 止痉止泻 93.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利水 94.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安胎 95.藿香: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96.佩兰: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化内湿 97.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98.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99.厚朴:燥湿运脾 行气消积 下气平喘 100.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 安胎 101.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102.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103.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104.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105.猪苓:利水渗湿—— 106.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 107.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108.车前: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109.滑石: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热解暑 清热收湿 110.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111.通草: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112.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113.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114.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115.萹蓄: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116.地肤子: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117.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去浊 118.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 119.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解毒消肿 120.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121.肉桂: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温通经脉 122.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123.干姜: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124.吴茱萸: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125.小茴香: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126.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127.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128.枳实: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破气除痞 除有形之实满 129.厚朴: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燥湿运脾 除无形之湿满 130.沉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 温肾纳气 131.檀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132.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133.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 134.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135.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杀虫疗癣 136.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 散结行滞 137.薤白: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138.山楂: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活血散瘀 139.神曲: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 140.麦芽: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 疏肝回乳 141.槟榔: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 142.大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143.小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144.地榆: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敛疮 145.槐花: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146.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祛痰止咳 147.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148.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 149.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 150.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151.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52.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153.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154.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 155.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156.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157.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 158.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159.乳香: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行气活络 160.没药: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散血化瘀 161.川芎: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辛温行气 祛风止痛 162.丹参: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苦寒凉血 清心安神 163.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 润肠通便 164.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165.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苦寒清热 166.泽兰: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167.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 消肿排脓 散结消癥 168.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169.牛膝:活血通经 补益肝肾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 170.自然铜: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171.苏木: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172.水蛭:破血逐瘀消癥 173.虻虫:破血逐瘀消癥 174.半夏: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175.南星: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 祛风止痉 176.桔梗:祛痰——升宣 开痰利咽能排脓 177.旋覆:祛痰——下气 消痰行水能降逆 178.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179.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 宣散风热 180.川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润肺止咳 181.浙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清肺止咳 182.瓜篓皮: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 183.瓜篓仁: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 184.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185.竹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 186.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187.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88.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89.苏子:降气行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190.白芥子:畅膈行痰 温肺利气 散结通络 191.莱菔子:消食行痰 192.杏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宣降肺气 193.桃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194.百部: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5.紫菀: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6.款冬: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7.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 198.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 199.桑白皮: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火 200.葶苈子: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水 201.白果:敛肺定喘 止带缩尿 202.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清热解毒 203.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20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205.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206.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207.酸枣仁:养心安神——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 208.柏子仁:养心安神——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 209.远志: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210.合欢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211.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212.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13.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214.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215.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 216.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 217.珍珠: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收敛生肌 218.珍珠母: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219.天麻: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通络 220.钩藤: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清热 221.羚羊角:平肝熄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222.地龙:息风止痉——清热 通络 平喘 利尿 223.僵蚕:息风止痉——祛风 止痛 化痰 散结 224.全蝎: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225.蜈蚣: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226.麝香:开窍醒神——性温 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227.冰片:开窍醒神——性寒 清热止痛 228.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229.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 230.人参:补气生津——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231.党参:补气生津——补中益气 生津养血 232.西洋参:补气生津——清火养阴 233.太子参:补气生津—— 234.黄芪: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 235.黄芪:补气 利水 固表——升阳 托毒 236.白术:补气 利水 固表——燥湿 安胎 237.茯苓:健脾利水——渗湿 宁心安神 238.白术:健脾利水——燥湿 止汗安胎 239.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240.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241.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242.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 243.白扁豆:健脾 化湿 消暑 244.甘草: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245.鹿茸: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246.巴戟天: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7.淫羊藿: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8.仙茅: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9.补骨脂: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纳气平喘偏于肾 250.益智仁: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开胃摄唾偏于脾 251.肉苁蓉:温肾阳 益精血——润肠通便 252.锁阳:温肾阳 益精血——润燥养筋 253.菟丝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止泻 安胎 254.沙苑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255.杜仲:补肝肾 强筋骨——降压 安胎 256.续断:补肝肾 强筋骨——行血 续筋 257.枸杞子:补肝肾 强筋骨——明目 润肺 258.桑寄生:补肝肾 强筋骨——祛风 安胎 259.蛤蚧:补肺肾 定喘嗽——温肾益精 260.虫草:补肺肾 定喘嗽——止血化痰 261.紫河车:补肺肾 定喘嗽——益气养血 262.当归:养血调经——辛温 活血散寒 润肠通便 263.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柔肝 和营止汗 264.赤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苦寒 凉血清热化瘀之品 265.白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酸寒 补血敛阴平肝之品 266.制首乌: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 267.生首乌: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 268.生地:苦寒 清热凉血 生津润燥 269.熟地:甘温 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 270.阿胶: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 271.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兼能化痰益气 272.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尤擅养阴生津 273.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274.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 275.女贞子:补益肝肾——退热 明目 276.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 止血 277.龟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滋阴 又能健骨补心 278.鳖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退热 又能软坚散结 279.小麦:养心除烦 280.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 281.五味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滋肾且能生津 282.五倍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降火且能止血 283.乌梅: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生津安蛔 284.诃子: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下气开音 285.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涩肠止泻 286.白豆蔻:温中行气开胃——化湿止呕 287.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燥湿运脾 288.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 289.海螵蛸: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敛疮 制酸止痛 290.莲子: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养心 291.芡实: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除湿
问题3:中医入门基础:数百味中药功效总结
优质回答注意本文仅用于交流学习使用!
麻黄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 利水消肿
桂枝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安胎 ,解鱼蟹毒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
散风解表, 透疹止痒,止血 (炭)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解痉
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温肺化饮
白芷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苍耳子
散风寒,通鼻窍, 除湿 止痛, 止痒
辛夷
散风寒,通鼻窍
西河柳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薄荷
宣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 透疹,疏肝
牛蒡子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 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 凉血止血
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柴胡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淡豆豉
解表,除烦
浮萍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木贼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石膏
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天花粉
清热生津, 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栀子
泻火除烦 ,清热 利尿,凉血 解毒, 消肿止痛
淡竹叶
清热除烦,利尿
竹叶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夏枯草
清肝 明目, 散结消肿
决明子
清肝 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
清热 养肝 ,明目退翳
青葙子
清肝 泻火,明目退翳
谷精草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退虚热
龙胆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苦参
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利尿
水牛角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定惊
生地黄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润肠
玄参
清热凉血, 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牡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清肝火
紫草
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利尿
射干
清热解毒, 祛痰 利咽, 消结散肿
山豆根
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
马勃
清肺,解毒,利咽, 止血
牛黄
清热解毒, 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熊胆
清热解毒, 明目,止痉
重楼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大青叶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板蓝根
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青黛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定惊
白头翁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马齿苋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通淋
秦皮
清热解毒, 清肝 明目, 燥湿止带
鸦胆子
清热解毒,燥湿 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半边莲
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
半枝莲
清热解毒, 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金荞麦
清热解毒, 祛痰 排脓, 散瘀止痛
鱼腥草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利湿通淋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大血藤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消痈 ,利湿
土茯苓
解毒, 利湿 , 通利关节
垂盆草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白鲜皮
清热解毒, 祛风燥湿 , 止痒
穿心莲
清热解毒, 燥湿
野菊花
清热解毒, 疏风平肝
木蝴蝶
清热利咽, 疏肝和胃
青蒿
退虚热,凉血 ,解暑,截疟
白薇
退虚热,凉血清热,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
退虚热,凉血, 清肺降火,生津
胡黄连
退虚热, 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
银柴胡
退虚热, 清疳热
大黄
泻下攻击,清热泻火,解毒 止血,活血祛瘀
芒硝
泻下, 软坚 ,清热, 回乳 (外用)
芦荟
泻下, 清肝,杀虫
番泻叶
泄热通便,消积健胃
火麻仁
润肠通便
郁李仁
润肠通便, 利水消肿
甘遂
泄水逐饮, 消肿散结
京大戟
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
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
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巴豆
泻下 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千金子
泄水逐饮, 破血消症
芫花
泄水逐饮, 祛痰止咳 ,外用 杀虫疗疮
独活
祛风湿,止痛, 解表
(汉)防己
祛风湿,止痛, 利水
秦艽
祛风湿, 舒经络 , 清虚热,利湿退黄
青风藤
祛风湿, 通经络 , 利小便
海风藤
祛风湿, 通经络
威灵仙
祛风湿, 通经络 , 消痰水,治骨鲠
木瓜
舒经活络 , 化湿和中 , 生津开胃
伸筋草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桑寄生
祛风湿,强筋骨,
补肝肾,安胎
五加皮
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 利水
香加皮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千年健
祛风湿,强筋骨
鹿衔草
祛风湿,强筋骨,
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川乌
祛风湿, 散寒止痛
雷公藤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蕲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乌梢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络石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徐长卿
祛风止痛,活血通络, 止痒,解蛇毒
豨莶草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清热解毒
臭梧桐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桑枝
祛风通络,利水
丝瓜络
祛风通络, 化痰解毒
路路通
祛风通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
穿山龙
祛风除湿,活血 通络 , 化痰止咳
苍术
燥湿 健脾 ,祛风湿, 发汗,明目
厚朴
燥湿, 行气,消积,平喘
广藿香
化湿, 止呕,发表解暑
佩兰
化湿, 解暑
砂仁
化湿行气,
温中止泻,安胎
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豆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
燥湿温中, 除痰截疟
薏苡仁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茯苓
利水渗湿, 健脾,安神
猪苓
利水渗湿
泽泻
利水渗湿, 泄热
车前子
利水通淋,渗湿止泻,
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
利尿通淋, 清解暑热
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木通
利水通淋, 泄热,通经下乳
通草
利水清热, 通气下乳
冬葵子
利尿通淋, 下乳润肠通便
灯心草
利尿通淋, 清心除烦
瞿麦
利尿通淋, 破血通经
扁蓄
利尿通淋, 杀虫止痒
地肤子
利尿通淋, 祛风止痒
连钱草
利湿通淋,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茵陈
清热利湿, 退黄
广金钱草
清热除湿, 利尿通淋,退黄
金钱草
利水通淋, 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萆薢
利湿浊, 祛风湿
石韦
利尿通淋, 凉血止血,清肺止咳
海金沙
利尿通淋 ,止痛
附子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 散寒止痛
肉桂
补火助阳, 引火归元 ,散寒止痛, 温通筋脉
干姜
温中, 回阳,温肺化饮
高良姜
散寒止痛,温中 止呕
吴茱萸
散寒止痛, 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花椒
温中止痛, 杀虫,止痒
丁香
温中 降逆,温肾助阳
小茴香
散寒止痛, 理气和胃
荜茇
温中散寒, 行气止痛
陈皮
理气调中 ,燥湿化痰
青皮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枳壳
理气宽中 ,行滞消胀
木香
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青木香
行气止痛, 解毒消肿
香附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乌药
行气止痛, 温肾散寒
沉香
行气止痛, 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荔枝核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川楝子
行气止痛, 杀虫,疗癣
薤白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化橘红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消食
橘红
行气宽中,燥湿化痰, 发表散寒
佛手
疏肝 理气 ,和中,化痰
香橼
疏肝理气,和中, 化痰
梅花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玫瑰花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甘松
行气止痛, 开郁醒脾
柿蒂
降逆止呃
山楂
消食化积, 活血散瘀
神曲
消食和胃( 兼发表 )
稻芽
消食和中, 健脾开胃
麦芽
炒焦:消食和中
生用: 疏肝 大量用 :回乳
莱菔子
消食除胀, 降气化痰
鸡内金
运脾消食, 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使君子
杀虫 消积
苦楝皮
杀虫, 疗癣
贯众
杀虫, 清热解毒,止血
槟榔
杀虫, 行气,利水,截疟 焦槟榔 :消积
南瓜子
杀虫
鹤草芽
杀虫
雷丸
杀虫, 消积
榧子
杀虫, 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大蓟
凉血止血, 散瘀消痈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利尿)
地榆
凉血止血, 解毒敛疮
槐花
凉血止血, 清肝泻火
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 生津,利尿通淋
苎麻根
凉血止血,清热 安胎,利尿解毒
侧柏叶
凉血止血, 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景天三七
化瘀止血, 宁心安神,解毒
三七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蒲黄
活血 祛瘀, 收敛 止血, 利尿通淋
茜草
凉血 祛瘀,止血通经
白及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仙鹤草
收敛止血, 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棕榈炭
收敛止血
紫珠叶
收敛 凉血 止血, 散瘀解毒消肿
鸡冠花
收敛止血, 凉血,止带,止痢
藕节
收敛止血
血余炭
收敛 化瘀 止血, 利尿
艾叶
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
炮姜
温经止血, 温中止痛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丹参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 止痛
姜黄
破血 行气,通经止痛
莪术
破血 行气 ,消积 止痛
三菱
破血 行气,消积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 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延胡索
活血,行气 止痛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 止血,解蛇虫毒
益母草
活血祛瘀, 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桃仁
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红花油)
西红花
活血祛瘀, 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牛膝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水蛭
破血逐瘀,通经
土鳖虫
破血 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
散瘀止痛, 接骨疗伤
乳香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鸡血藤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经活络
血竭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 生肌敛疮
苏木
活血祛瘀, 消肿止痛
刘寄奴
破血通经, 散寒止痛 ,消食化积
北刘寄奴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凉血止血 ,清热利湿
穿山甲
活血消症, 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王不留行
活血通经, 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月季花
活血调经, 疏肝解郁
干漆
破血 祛瘀, 杀虫
半夏
法半夏:燥湿
清半夏:化痰, 消痞散结
竹沥半夏:清热化痰
姜半夏: 降逆止呕
生半夏外用
天南星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消肿散结
白附子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解毒 散结
芥子
温肺祛痰, 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瓜蒌
清肺润燥化痰, 利气宽胸, 消肿散结, 润肠通便
旋覆花
消痰 行水 ,降气 止呕
白前
降气 祛痰 止咳
前胡
降气 祛痰, 宣散风热
礞石
消痰下气 ,平肝镇惊
天竺黄
清热化痰, 清心定惊
桔梗
宣肺,利咽, 祛痰 ,排脓
川贝母
清热化痰, 润肺止咳, 散结消痈
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竹茹
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安胎
竹沥
清热 化痰
昆布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瓦楞子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 制酸止痛
海蛤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
黄药子
化痰 软坚散结,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海浮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
苦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
降气化痰,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胖大海
清宣肺气,清肠通便
桑白皮
泄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
泄肺平喘,利水消肿
百部
润肺止咳, 杀虫灭虱
紫菀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马兜铃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清肠疗痔
白果
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洋金花
平喘止咳 ,解痉,定痛
朱砂
镇心安神, 清热解毒
磁石
镇惊安神, 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
生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煅用:收敛固涩,收湿敛疮
琥珀
安神定惊, 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珍珠
安神定惊, 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酸枣仁
养心安神, 敛汗
柏子仁
养心安神, 润肠通便,止汗
远志
安神益智,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夜交藤
养心 安神,祛风通络
合欢皮
解郁 安神,活血消肿
牡蛎
生用: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
煅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赭石
平肝潜阳,重镇 降逆,凉血止血
石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
平肝潜阳, 清肝 明目 安神定惊,收湿敛疮
蒺藜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散风止痒
罗布麻叶
平肝清热, 降血压,利水
钩藤
息风止痉 ,清热平肝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 祛风通络
羚羊角
平肝熄风,清肝明目, 凉血解毒
全蝎
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
息风止痉, 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地龙
清热息风, 平喘,通络,利尿
麝香
开窍醒神, 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冰片
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
石菖蒲
开窍宁神, 化湿和胃
苏合香
开窍辟秽,止痛
安息香
开窍辟秽,止痛, 行气活血
党参
补中益气, 生津养血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刺五加
补气健 脾 ,益 肾 强腰,养 心 安神, 活血通络
西洋参
补气 养阴,清火 生津
太子参
补气生津
黄芪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托毒生肌 , 利水消肿
白术
补气健脾, 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扁豆
健脾 化湿,消暑解毒
山药
益气养阴, 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大枣
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
绞股蓝
健脾益气,祛痰止咳, 清热解毒
甘草
补中益气, 祛痰 止咳 ,解毒缓急止痛 ,缓和药性
蜂蜜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 滑肠通便 ,解毒
饴糖
补脾益气, 缓急止痛, 润肺止咳
红景天
益气, 平喘,活血通脉
鹿茸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紫河车
温肾补精, 养血益气
肉苁蓉
补肝肾,益精血, 润肠通便
锁阳
补肾阳,益精血, 润肠通便
海马
补肾助阳, 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仙茅
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祛寒除湿
淫羊藿
补肝肾,强筋骨, 祛风湿
巴戟天
补肝肾,强筋骨, 祛风湿
狗脊
补肝肾,强腰膝, 祛风湿
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 安胎
续断
补肝肾,行血脉, 续筋骨
骨碎补
补肾,活血,止痛, 续伤
补骨脂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仁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 摄唾
菟丝子
补肾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 安胎,生津
沙苑子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蛤蚧
补 肺 气,定喘嗽,助 肾 阳,益精血
冬虫夏草
益肾补肺, 止血化痰
核桃仁
补肾,温肺, 润肠
白芍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当归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
补血滋阴,补精益髓
龙眼肉
补心脾,益气血, 安心神
何首乌
制用:补益精血
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阿胶
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
南沙参
清肺养阴, 祛痰,益气
北沙参
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
玉竹
滋阴润肺, 生津养胃
黄精
滋阴润肺, 补脾益气
石斛
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 ,强腰
百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麦冬
润肺养阴, 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润肠通便
天冬
滋阴降火, 清肺润燥,润肠通便
枸杞子
滋补肝肾,明目, 润肺
楮实子
滋阴益肾,清肝明目, 利尿
女贞子
滋肾补肝, 清虚热, 明目 乌发
墨旱莲
滋阴益肾, 凉血止血
桑葚
滋阴补血, 生津,润肠
龟甲
滋阴潜阳, 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
鳖甲
滋阴潜阳, 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蛤蟆油
补肾益精 ,养阴 润肺
五味子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滋肾宁心
五倍子
敛肺降火,涩肠固精,
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乌梅
敛肺,
炒炭:涩肠,止血
生用:生津,安蛔,
椿皮
清热燥湿, 涩肠,止血,止带, 杀虫
赤石脂
涩肠止泻,止血止带
外用:收湿敛疮生肌
石榴皮
涩肠止泻,止血, 杀虫
诃子
煨用:涩肠
生用:敛肺, 下气,利咽
罂粟壳
蜜炙:敛肺
醋炒:涩肠,止痛
肉豆蔻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莲子肉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 止带,养血安神
芡实
补脾 祛湿 ,益肾固精
海螵蛸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桑螵鞘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金樱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固崩止带
覆盆子
益肾,固精,缩尿,明目
山茱萸
补益肝肾,收敛固脱
浮小麦
益气,除热止汗
麻黄根
收敛止汗
糯稻根
止汗退热,益胃生津
常山
涌吐, 痰饮 ,截疟
瓜蒂
内服:涌吐 热痰, 宿食
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藜芦
涌吐风痰,杀虫疗癣
雄黄
外用:解毒,杀虫
内服: 燥湿祛痰,截疟定惊
硫磺
外用:解毒,杀虫止痒
内服: 补火助阳 通便
蛇床子
燥湿祛风, 杀虫止痒, 温肾壮阳
轻粉
外用:杀虫,攻毒,敛疮;
内服: 祛痰消积,逐水通便
白矾
外用:解毒杀虫, 燥湿 止痒
内服: 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露蜂房
攻毒杀虫, 祛风止痛
铅丹
外用:拔毒止痒,敛疮生肌
内服: 坠痰镇惊,攻毒截疟
土荆皮
杀虫, 疗癣,止痒 (唯作外用)
斑蝥
攻毒蚀疮, 破血逐淤,散结消症
吡石
外用:蚀疮去腐
内服: 祛痰平喘,截疟
升药
拔毒去腐
蟾酥
解毒 消肿,止痛, 开窍醒神
马钱子
散结消肿, 通络 止痛
儿茶
收湿敛疮,生肌 止血,活血止痛,清肺化痰
炉甘石
明目 去翳,收湿生肌
硼砂
外用:清热解毒
内服:清肺化痰
大蒜
解毒,消肿,杀虫,止痢
猫爪草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毛茛
发泡 止痛,攻毒杀虫
问题4:治疗肺癌的中药.什么药最有疗效 ?
优质回答肺癌中药——肺癌中药
你好.
这个需要注意饮食,其次就是要对症下药!
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发热,胸闷,气急,甚至全身疲乏、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临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丹皮、生地各12克,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参、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带,各15克。水煎服,日l剂,早晚服。 本方滋阴清热,化瘀散结,对肺癌治疗有效。 [方二]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枣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绞取汁液,大枣去核,生姜切片,备用。先煮桑白皮、姜枣,煎取汤液,加米煮粥,临熟时点入杏仁汁,再继续煮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止咳平喘,补中养胃,防癌抗癌。本药膳可作为呼吸道癌症、肺气肿、肺心痛患者的辅助食品。 [方三] 鱼腥草30克,瓜蒌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蛎、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龙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为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软坚化痰,解毒散结。 [方四] 夏枯草、海藻、海带、生牡蛎、石见穿、徐长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蒌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铁树叶、蜀羊泉、望江南、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五]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抗癌消肿,对肺癌有效。 [方六] 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黄10克,七叶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鱼腥草印克。将紫草根、七叶一枝花、鱼腥草、前胡制成浸膏,干燥后粉碎,加入人工牛黄和匀。每次15克,日服3次。 本方清热解毒,对肺癌有效。 [方七] 仙鹤草、蟾蜍、人参若干。将药制成片剂,每片合生药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连服数月至1年。 本方功能补气扶正,解毒消癌,对肺癌有效。 [方八) 核桃树枝60克,草河车、女贞于、白花蛇舌草、淡竹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解毒抗癌,对肺癌有疗效。 [方九] 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橘梗、桃仁、红花、牛膝、三棱、莪术各12克,生地、浙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本方功能行气活血,化瘀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 白花蛇舌草、猫爪草各20克,黄芩15克,猪芩、大蓟、小蓟各20克,三七6克(冲服),元胡、黄芪、党参、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宫2条(为末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扶正解毒,散结消癌,适用于肺癌。 [方十一] 红参、田三七各200克,菟丝子400克,穿山甲、浙贝母、淫羊藿、射干各200克,破故纸、龟板、黄芪、茯苓、巴戟天、威灵仙、金樱子各400克,生半夏300克,生南星100克,七叶一枝花300克,天竹黄、海马、五味子、陈皮各100克。将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日3次。 本方功能解毒化痰,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二] 炙黄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参、香附、神曲各10克,瓜蒌、色腥草、川贝母 各20克,白蔻、陈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参、炙甘草各4克,九香虫、桑叶、炒菜菔子各10克,灯草、竹叶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 本方功能补气托毒,化痰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三]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50克,蜂房25克,鱼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贝、瓜蒌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消痰,解毒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四] 生黄芪30克,生白术12克,北沙参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蝉衣、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萎皮15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益肺养阴,抗癌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十五] 半枝莲、白毛藤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沙参15克,麦冬、双花、云苓、党参各9克,怀山药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补气养阴,解毒抗癌,适用于肺癌。 [方十六] 老母鸡1只,蟾蜍4只。把蟾蜍切碎喂鸡,如鸡不吃就用手往鸡嘴里填食。4-5日后鸡呈嗜睡状即杀鸡,去五脏加食盐炖熟,吃肉喝汤。 本方功能扶正解毒,适用于肺癌。 [方十七] 大蒜20瓣,木瓜、百部各9克,艾叶18克,陈皮、生姜、甘草各9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功能祛痰止咳,健胃止呕,适用于肺癌咳嗽剧烈,胸疼气短,略脓样痰者。 [方十八] 七叶一枝花30克,半枝莲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龙葵30克,三棱、莪术、茵陈、当归、丹参、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本方清热解毒,化瘀祛湿,适用于原发性肺癌。 [方十九] 雄黄15克,乳香、没药各7.5克,石膏5克,甲珠7.5克,蜈蚣3条,蜗牛10克,全虫15克,血竭、轻粉各2.5克,朱砂、冰片、蟾蜍、硼砂各10克,大黄15克,白芷5克,麝香0.5克。先将朱砂、冰片、轻粉及麝香共研细末,再将其他药物研成细末混合,用面粉作粘合剂,调制成丹。口服,每次2——3克。每日 1次,饭后服。先从小剂量开始,渐加至常用量。服药期间忌葱、蒜、韭菜、辣椒等。 本方功能化痰解毒,软坚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二十] 雪梨250克,鱼腥草60克,食糖适量。生雪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用冷水800毫升将鱼腥草浸透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上清液500毫升,将梨置入药液内加入适量食糖后用文火烧煮,待梨完全煮烂即可食用。 本方润肺清心,清热解毒,适用于肺癌患者。 [方二十一] 南北沙参各、天冬、麦冬各30克,瓜蒌皮、大贝、桑白皮各15克,仙鹤草、鱼腥草、 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蓟炭10克,半枝莲2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功能养阴清热,软坚散结,适用于肺癌阴虚内热型。 [方二十二] (1)干蟾皮、藤梨根、鱼腥草、银花各30克,沙参、天冬、麦冬、百部、夏枯草各15克。 (2)芙蓉花15克,白茅根60克,紫草根、公英、海藻、昆布各30克,橘核9克。 (3)卷柏30克,地榆15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半枝莲30克,泽兰10克,全虫9克,蜂房30克,五味子9克。 上三方交替使用,水煎服,日1剂。 本方功能滋阴清热,软坚化痰,适用于肺癌。 [方二十三] (1)槐木、并头草各30克。 (2)紫河车、生地、熟地、茯苓、猪苓、泽兰、紫贝齿、首乌、生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公丁香、白术、神曲、麦芽、山楂、内金、阿胶、生玳瑁、芦荟、贝母、麦冬各9克,余粮石、牡蛎各30克,砂仁、人参、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方连服7天后交替使用。 本方功能补气养血,抗癌,对肺癌有一定疗效。 [方二十四] 生地、五味子、北沙参、王不留行子、麦冬、公英、石见穿、百部、徐长卿、地骨皮、南沙参、望江南、野菊花、怀山药、白花蛇草、煅牡蛎、夏枯草、海藻、海带、元参、花粉、丹参、川贝、炙山甲、制鳖甲、蜀山羊、丹皮、鱼腥草、紫花地丁各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养阴清热,软坚散结,适用于原发性支气管肺,苗。 [方二十五] I号方:葶苈子、炙目部、川楝子、炒枳壳、茯苓、赤芍各20克,马兜铃、本通各15克,麦冬、泽泻、制大黄各25克,怀牛膝135克,半枝莲、石见穿、侧柏叶、仙鹤草、苦参各75克,蒲公英、龙胆草各45克,北五味、全瓜蒌各18,克,橘梗、元胡、石斛各24克。 Ⅱ号方:龟板60克,全蝎、白花蛇舌草、地鳖虫各45克,蜈蚣16条,活腹蛇1条,活癞蛤蟆4--6只,活甲鱼1只。 Ⅲ号方:石见穿、半枝莲、七叶莲各t00克,降香屑6克,大麦冬、大贝母、玄参各30克,香附子、陈皮、茯苓、秦艽、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0克,丹参、冬虫夏草各15克,蚤休60克,红枣3枚。 I号方水煎代茶饮,每剂服2天。Ⅱ号方加水煨至甲鱼烂为度,每剂浓汁服2--4天。甲鱼肉可吃。Ⅲ号方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扶助正气,解毒抗痼,适用于中央型肺癌患者。 [方二十六] 三棱、莪术、丹参各15克,桃仁12克,王不留行15克,大黄廖虫丸12克(包),石见穿30克,大黄9克,羊蹄根、铁树叶各30克,蜈蚣3条。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活血破瘀,软坚散结,适用于原发性肺癌。 [方二十七] 桑叶、紫菀各15克,象贝母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咯血加白及15克,阿胶10克,大小蓟各、藕节炭、气虚加黄芪、沙参各30克;痰多加南星10克,海浮石15克,发热加生石膏60克,山药、地骨皮、青蒿各15克;胸水加赤小豆、石韦、茯苓、芦根各30克,葶苈子12克,大枣7枚。 本方功能化痰散结,适用于肺癌。 [方二十八]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铺地锦、苡仁、夏枯草各30克,橘核、橘红各9克,麦冬、海藻、百部、昆布、生牡蛎、芙蓉花、蚤休各15克,生地、元参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解毒化痰,散结抗癌,适用于肺癌。 这是中药偏方,根据不同的状况可以参考一下。
问题5:本草纲目中有那些药名?
优质回答《本草纲目》主要介绍了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主要有:
1、半 夏
中药名,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守田、水玉等,又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因其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名。半夏本是有毒的植物,作为中药可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2、紫 萱
紫萱,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忘忧草,其实就是黄花菜。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其入药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
3、桂枝
桂枝,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
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4、麻黄
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买麻藤纲、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别名:草麻黄,华麻黄,拉丁文名: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黄科、麻黄属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
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5、薄荷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长,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薄荷
问题6:中医药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优质回答中医药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医药学中涉及的药物有很多,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区分这些药物。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药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 、 细辛 、 辛夷 、 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 、 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 、 羚羊角 、 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 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 、 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下乳——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症、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 杜仲 、 断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 、 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 、 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 、 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 、 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 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 诃子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 蝉蜕
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 生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 白豆蔻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 吴茱萸
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 补骨脂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 磁石
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二、特殊疗效
1.目珠疼痛——夏枯草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黄疸——茵陈蒿
油腻肉积——山楂
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
回乳——麦芽(消胀)
通乳——、木通
梅毒——土茯苓
肺胃出血——白芨
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蛔厥——乌梅
脾瘅——佩兰
夜盲症——苍术
引火(血)下行——牛膝
引火归源——肉桂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
膏淋——萆薢
石淋——金钱草
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
亡阳证(回阳救逆)——附
2.安胎
行气安胎——紫苏、砂仁
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
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
温经安胎——艾叶
固经安胎——杜仲
止血安胎——断续
养血安胎——桑寄生
益气安胎——白术(健脾)
3.开窍
祛痰开窍——皂荚
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
解郁清心——郁金
宁心、祛痰开窍——远志
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
4.明目
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
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
平肝明目——桑叶、菊花
5.利咽
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
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
6.升阳(适应症不同)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黄芩
升阳止泻——葛根
7.头痛
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
阳明(前额)——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9.痈
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
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
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
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
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
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
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
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
15.肺痨咳嗽——百部
16.寒热往来——柴胡
17.平肝疏肝——刺蒺藜
18.补肺脾肾——山药
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
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
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
三、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
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木防己——祛风止痛
汉防己——利水退肿
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活血祛瘀
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
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
PS:
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
4.大戟
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
5.五加皮
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
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
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
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
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
野菊花——清热解毒
四、药名相近
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高良姜的根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 (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
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
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党参——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补气养阴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
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根——敛肺止汗
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雄黄——解毒、杀虫
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
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五、用量
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黄——入丸散,1-3g
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
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
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
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
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
人参——挽救虚脱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
槟榔——单用杀虫60-120g
六、用法
1.后下(芳香类)
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
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
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
川乌、生自然铜
3.冲服
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
4.泡服
番泻叶
5.不入煎剂
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
6.只外用,不内服
升药、炉甘石、土荆皮
7.入丸散
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
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
8.包煎
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
(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煎——钩藤
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
11.烊化兑服——阿胶
12.制霜内服——巴豆
13.醋制——甘遂
14.焗服——肉桂
七、使用注意
1.朱砂
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
2.使君子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3.关木通
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八、别名
辛夷——木笔花、春花
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
茜草——茹虑、虑茹
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
僵蚕——天虫、姜虫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射干——乌扇(原名)
淫羊霍——仙灵脾
补骨脂——破故纸
山茱萸——枣皮、山萸肉
海螵蛸——乌贼骨
蒲公英——黄花地丁
火麻仁——麻子仁
薏苡仁——米仁、苡仁
牛黄——丑宝、西黄、犀黄
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
麝香——元寸香、当门子
槟榔——大腹子、花槟榔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诃子——诃黎勒、煨诃子
庶虫——地鳖虫、土鳖虫
川楝子——金铃子
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
黄药子——黄药脂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
玉竹——葳蕤(原名)
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
古称 今称
通草 木通
通脱木 通草
九、药用部位
五倍子——虫瘿
桑螵蛸——卵鞘
海螵蛸——乌贼内壳
五灵脂——粪便
海金沙——孢子
鹤草芽——冬芽
蒲黄——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胆——干燥胆汁
桑寄生——带叶茎枝
茯苓、猪苓——菌核(雷丸)
——鳞片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贝母——鳞茎
竹茹——茎的中间层
琥珀——化石样物质
乳香、没药、血竭——树脂
龙骨——化石
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牛黄——胆结石
禹白附、黄药子——块茎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决明、牡蛎——贝壳
紫河车——胎盘
天花粉——栝蒌的块根
瓜蒌——栝蒌的果实
;
问题7:博釆众方
优质回答【一】面瘫外洗方
外洗方一:羌活荆灵汤
处方:羌活、荆芥、威灵仙各3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一起放入药罐中,加适量的清水浸泡5~10分钟,再用小火煎煮15~20分钟,去渣取汁,将药汁倒入玻璃瓶中;用毛巾遮盖住头面部,将患侧头面部对准瓶口,用热气熏蒸20分钟左右;待药液稍凉后,可用毛巾蘸取药液擦洗患侧头面部5~10分钟。建议在每晚睡前用药1次,连续用药7~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此方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豁痰开窍的功效,适用于面肌麻木、额纹变浅或消失、泪液外流、头身冷痛、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滑等表现的患者使用。
外洗方二:荆防蝉蜕汤
处方:荆芥、防风各15克,蝉蜕10克。
制法:同羌活荆灵汤制法。
功效:此方具有散风除热、镇痛止痉的功效,适合有口眼歪斜、额纹变浅或消失、泪液外流、舌僵不灵、肌肉酸楚、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现的患者使用。
外洗方三:蚕蝎牵正汤
处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10克。
制法:同羌活荆灵汤制法。
功效:此方具有祛风解痉、益气清热的功效,适合有口眼歪斜、面肌抽搐、说话或鼓腮漏风、口角流涎、口渴、口舌干燥、舌红苔薄、脉浮弱等表现的患者使用
【二】治疗老年膀胱炎方
橘核30 通草6 当归2 王不留行30 干姜6 焦栀子20 赤芍20 蜜黄芪30 橘红15 升麻6 柴胡20 郁金 10 水煎服
【三】针药并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针刺:选穴:鸠尾,中脘,足三里(双),太冲(双),公孙(双),内关(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床头部15-20cm,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0.34×40mm不锈钢毫针,各腧穴得气后均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中药:本病多由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所致,治以疏肝清热和胃。方用金铃子散合左金丸加减。药物组成:元胡15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枳壳15克,香附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黄连2克,吴茱萸2克,甘草10克。水煎取汁300mL,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以1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四】消坚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金钱草50~7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内金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牡丹皮15克、瞿麦20克、扁蓄20克、滑石20克、车前子15克、桃仁15克。水煎服。
【五】甲状腺病方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肿大者,治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清热、理气、活血、化痰、散结。
基本方:黄芪龟甲汤(自拟方)。
处方:黄芪60g,黄精15g,生地黄15g,龟甲15g(先煎),知母15g,香附20g,夏枯草30g,黄连10g,浙贝母20g,生牡蛎30g,丹参20g,瓜蒌皮15g,白芥子10g。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异常、心悸、汗多、怕热、性急易怒、口干、易饥、消瘦、乏力、手颤、舌红、脉弦细数。随症加减:汗多者加浮小麦、山茱萸、五味子;心悸者加龙齿、茯神;心悸脉数者加知母、僵蚕、蝉衣、葛根;手颤甚者加天麻、钩藤、珍珠母;阴虚甚者加百合、玄参;消谷善饥者加生石膏;便溏者加白扁豆、山药、薏苡仁、乌梅;甲状腺肿大坚硬者加王不留行、蜈蚣、制鳖甲、穿山甲;颈项胀闷不适者加郁金、青皮、白蒺藜;外感热毒炽盛者加虎杖、金银花、连翘、大青叶。
附:
处方:黄芪60g,熟地黄20g,制鳖甲20g(先煎),麦冬15g,玄参15g,知母15g,黄连15g,夏枯草20g,连翘20g,葛根40g,海浮石30g,白芥子15g,煅牡蛎30g,浙贝母15g,丹参20g,白蒺藜30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行气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加减:舌红少苔,阴虚甚者,去熟地黄,加生地黄、龟甲;甲状腺肿大甚者,加僵蚕、牛蒡子;伴腹泻者,加乌梅、薏苡仁、木瓜、山药;出汗甚者,加桑叶、山茱萸、白芍、浮小麦;伴白细胞减少者,加女贞子、鸡血藤、蚕砂、阿胶。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甲状腺肿大者治以温肾健脾,行气化瘀,软坚化痰。
基本方:肉桂鹿角胶汤(自拟方)。
处方:肉桂10g,鹿角胶15g(烊化),肉苁蓉10g,熟地黄15g,青皮10g,浙贝母20g,海浮石20g,海藻20g,夏枯草20g,白术15g,茯苓20g,莪术10g,红花10g。
主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甲状腺肿大,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身肿,舌淡暗,脉迟缓。随症加减:腰背冷凉、心动过缓者加制附子、麻黄、细辛;肢肿者加泽兰、泽泻、防己、益母草;甲状腺结节难消者加蜈蚣、制鳖甲、穿山甲、僵蚕、牛蒡子;腹泻、便溏者加车前子、山药、薏苡仁、炮姜、白扁豆。
(3)单纯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瘤、甲状腺结节等不伴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治以化痰软坚,行气化瘀,消瘿散结。
基本方:加味海藻玉壶汤(自拟方)。
处方:海藻20g,昆布20g,海浮石20g,夏枯草30g,连翘15g,青皮10g,浙贝母20g,白芥子10g,半夏15g,当归10g,川芎15g,蜈蚣2条。
主治:甲状腺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随症加减:颈项胀闷不适者加白蒺藜、香附、石菖蒲;甲状腺肿硬难消者加三棱、莪术、鳖甲;伴有热象者加黄连、大血藤、金银花;伴有寒象者加肉桂、巴戟天;痰多者加陈皮、瓜蒌皮、茯苓、僵蚕、牛蒡子。
【六】胆囊炎方
(1)肝胆气郁
症见:右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窜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痛引肩背或腰背躁易怒,口苦咽干,纳差,厌油腻饮食。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此型多见于急性单纯性(无细菌感染)胆囊炎,或某些胆囊炎的早期,或胆总管、胆囊部位无明显梗阻的结石病,或明显胆囊炎的小发作]。湿浊内生或结石盘踞其内而阻碍肝胆气机疏泄。
治则:疏肝解郁,利胆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甘草6g,香附6g,川芎6g,金钱草15g,乌药10g,木香6g,延胡索10g,川楝子20g,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烊化)。
加减:若肝气犯胃,嗳气泛酸,可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黄连、吴茱萸等疏肝和胃,降逆止呕之药。若气郁化火,症见心烦口苦,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者,酌加丹皮、栀子、虎杖、龙胆草等清肝泻火之品。
合并胆结石者加金钱草、虎杖、半枝莲、威灵仙、女贞子、乌梅、姜黄等利胆排石药。
(2)肝胆湿热
症见:发病急剧,右上腹部胀痛或绞痛持续性加剧,硬满拒按,全身壮热,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肌肤发黄,小便黄浊;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右上腹部拒按,常触诊有块。本型多由有肝胆气郁型发展而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及胆石症并发胆道感染者多见。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故而发黄。湿邪阻遏脾胃阳气,湿浊不化,气机不利,脘腹胀满,气郁血瘀,郁而化热致肝胆湿热。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通里攻下。
方药:胆胰合症方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甘草6g,川芎6g,香附6g,丹参10g,木香6g,草豆蔻6g,大黄6g,黄芩10g,黄连6g,延胡索10g,川楝子20g,制乳、没各6g,干姜6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
(3)瘀血停滞
症见:有上腹部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面色晦暗,或见胁下积块,舌质紫暗,脉弦涩。本型常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日久不愈的患者。
治则:活血化瘀,利胆通腑。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生地黄10g,柴胡10g,枳壳10g,怀牛膝15g,桔梗20g,甘草6g,郁金10g,生大黄10g,金钱草10g,虎杖10g,半枝莲15g。
加减:合并高血压加降香10g、丹参20g;冠心病加瓜蒌10g、薤白10g、半夏6g。胆石症加鸡内金、海金沙各10g。
(4)肝郁脾虚
症见:右胁胀闷不适,乏力气短,颜面萎黄,食欲不振,厌油腻,大便稀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本型多见于慢性胆囊炎。
治则:疏肝健脾,消食化积。
方药:逍遥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香附6g,枳壳10g,鸡内金10g,砂仁3g,陈皮6g,半夏6g,党参15g,大枣4枚。
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脾虚湿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身目发黄,则加茵陈、白术、附子、干姜能温阳化湿;嗳气吐酸,舌苔厚腻等消化不良时,加用消食导滞之品,焦三仙10g、鸡内金10g、炒莱菔子10g、生大黄6g等。
(5)肝肾阴虚
症见:右胁部隐隐作痛,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本型多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反复发作,病程长久不愈者。
治则:养阴柔肝,清热利胆。
方药:乙癸同源饮加减。
生地黄10g,北沙参15g,枸杞10g,麦冬10g,当归10g,川楝子20g,何首乌10g,鳖甲15g,生牡蛎15g,红花6g,白芍10g,山楂10g,金钱草15g,郁金10g,枳壳10g。
加减:胆囊炎、胆石症合并肝硬化肝脾肿大者,加黄芪20g,玉竹10g,丹参20g,三棱10g,莪术10g。
【七】痤疮面膜方
(1)痘痘面膜粉
配方:大黄、大青叶、金银花、黄芩、生石膏各100g。
制法:各研极细粉,过120目筛,混匀瓶装,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杀菌,化瘀散痰。主治痤疮。
用法:每次取20~40g,水调后敷面膜,每周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金花面膜粉
配方:金银花、黄连、黄芩、丹参、白及、芦荟、茯苓、牡丹皮、当归、姜黄各9g。
制法:各研极细末,瓶装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养血,减脂除痘。主治痤疮。
用法:加蒸馏水调糊做面膜,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3)金菊面膜粉
配方:金银花、野菊花各30g,连翘、蒲公英、柴胡各15g,生石膏10g。
制法:各研极细末,混匀瓶装。
功效主治:清热除痘。主治寻常性痤疮。
用法:常规面膜,每周3次,连用3周。
(4)乳香面膜散
配方:白蔹、穿心莲、白及、白僵蚕、杏仁各100g,十大功劳120g,薄荷40g,冰片10g,乳香80g,珍珠粉20g。
制法:各研极细末,混匀装瓶。
功效主治:养血除痘。主治痤疮。
用法:常规面膜,每周2次,连用6周。
(5)山楂祛痘面膜剂
配方:山楂、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各15g,黄芩、桑白皮、赤芍、牡丹皮各10g。
制法:共研极细末,瓶装。
功效主治:清热活血,祛脂消痘。主治寻常性痤疮。
用法:取粉30g,水调糊状,外做面膜,每周1次,治疗2个月。
(6)四黄面膜散
配方:黄柏、大黄、黄芩、丹参、白附子、硫黄各20g,茯苓、野菊花、白鲜皮各100g,冰片6g。
制法:上述药物混合后碾碎,过200目细筛,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化瘀,散结消痘。主治痤疮。
用法:取散20g,蒸馏水调成糊敷面,5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2~5个疗程。
(7)粉刺面膜粉
配方:白薇、穿心莲、白及、白僵蚕、杏仁各100g,十大功劳120g,薄荷40g,冰片10g,乳香80g,珍珠粉20g。
制法:共研细粉,过80~120目筛,瓶装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化瘀,散结消痘。主治寻常性痤疮。
用法:取面膜粉30g,加温蒸馏水调糊,按常规做面膜,3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八】皮肤病方
(1)清肝饮【来源】程淳夫,《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青蒿、柴胡、黄芩、丹皮、橘叶、川楝子各10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肝胆风火
【方解】肝属风,胆属火,风火为阳,火动则阳失潜藏,阳亢则风更剧生,风火相煽,遂循其脏腑之经络,表现于皮肤的各种不同反映。
方中青蒿、柴胡、黄芩均走少阳胆经,以清肝经风火、止瘙痒;丹皮走肝经以清肝火;橘叶、川楝子走肝胆经以疏肝行气,清肝经风火;金钱草,走肝经以清利肝经湿热,诸药配伍,疏肝行气,清肝利湿。
【主治】肝胆风火遂循脏腑之经络表现皮肤的红肿疼痛、瘙痒、水疱透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女阴瘙痒、带状疱疹、脱发等疾患。
【加减】男女脱发、头痒、白屑多,加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洗头,每日1次;小儿耳内糜烂、流水、痒痛不止,加杭菊花、玫瑰花、月季花、生蒲黄。
腋下起疙瘩,红肿痒痛不止,加牡蛎、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男人眉毛烂、胡须烂、瘙痒、抓破流水,加生蒲黄、王不留行、三棱、五灵脂、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
妇女乳房瘙痒、红肿、起硬壳,加丝瓜络、王不留行、穿山甲、蟅虫、竹茹、三棱、葱白;男女外阴瘙痒,抓破流水,加蟅虫、地龙、茜草根、怀牛膝,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
(2)八味洁肤膏【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煨甘遂60克,红芽大戟90克,白芥子24克,麻黄12克,生南星、生半夏各55克,僵蚕30克,生石灰(风化自制者良)150~180克。笔者使用常依本方加白鲜皮、防风各30克
【用法】上药烘干或晒干共研极细末,过筛,研细和匀,入麻油适量调和成稠糊状药膏即成,收贮备用。凡干性皮肤病,先用消毒纱布轻轻擦之,令皮肤发热、渗水,即取本膏涂擦患部,涂薄薄一层即可;而湿性皮肤病,亦用消毒纱布(或砂纸)擦之发热,即涂擦膏药薄薄一层即止。每日涂擦4~6次,痊愈为度
【功用】疏风化痰,祛湿解毒
【主治】一切皮肤病,无论干、湿型者均可用之
【九】足胻消肿汤
“胻”字读“衡”音,“足胻”指小腿及足踝部位。
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术6克、紫苏梗、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
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
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
组方医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槟榔辛温降气,质事达下,破滞行水为主药;辅以茯苓、紫苏散寒行气,辟秽祛湿;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湿,舒筋活络,苍术、黄柏、防己益肾祛水,吴茱萸温肝肾,燥湿浊,桔梗宣肺气而利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全方共奏降气行水、祛湿消肿、舒筋活络,散寒温经之功效。
加减运用:(1)湿郁化热,症见足胻肿胀灼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可去吴茱萸、苍术,加重黄柏为12克,另加木通、泽泻、连翘、滑石等。(2)兼有肾虚而腰酸腿软,足跟疼痛,尺脉弱者,可去桔梗、黄柏,加桑寄生、川断、杜仲等,或兼服济生肾气丸。(3)若足胻浮肿,并见青筋怒张或皮下青色脉络缕缕,舌质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红花、赤芍、泽兰
【十】治疗盆腔炎效方
主方:黄柏30g,苍术15g,怀牛膝10g,生薏米50g,忍冬藤30g,车前草30g,败酱30g,红藤15g,生甘草10g。
主治:湿热带下,腥臭异味。西医所谓的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等。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冰片的功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的其他内容。